任何人只要作出和我一样的努力,胸怀同样的期望和信心,就能做出我所做过的一切。对此,我是确信无疑的。
--圣雄甘地
立志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他出生在一个部落酋长家庭,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却表示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一生参与并领导了数次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族民主运动,他带领南非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国家的政治转型。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圣雄甘地所言:“任何人只要作出和我一样的努力,胸怀同样的期望和信心,就能做出我所做过的一切。”
1918年7月18日,在南非科萨族聚居地一个酋长家庭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家里人给这名男孩起了传统的科萨族名字--罗利赫拉赫拉,而在当地口语中,他的名字是“惹是生非的家伙”的意思。曼德拉的妹妹回忆儿时的曼德拉时说道:“罗利赫拉赫拉小时候在家的时候,他总是非常严肃,我们不能相互捉弄。那个年龄,他就有领导才能。我们都很尊敬他,还有点怕他。”
从1652年荷兰殖民者在南非的开普敦建立非洲第一个殖民区开始,南非人民便进入了漫长的白人统治时期。此后,英国击败荷兰,开始统治南非。1913年颁布的《黑人土地法》限制黑人在南非拥有土地。当时,即便是身为酋长继承人的罗利赫拉赫拉,家里也并不宽裕,7岁的时候才上学,而此前这个家庭中根本没人上过学。
在学校里,罗利赫拉赫拉有了自己的英国名字--纳尔逊o曼德拉。等到上中学时,曼德拉又被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希尔特顿,接受了正规的英式教育,这对当时的黑人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因为他们通常只能上几年学,之后就必须做仆人或者苦工了。然而,即使是在希尔特顿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那里的大多数老师依然认为:非洲人就是落后的。由此,曼德拉心中埋下了抗争的种子。
16岁的时候,曼德拉和其他青年人一起,参加了成人礼。在一派热闹的庆祝之中,一位部族首领的发言打破了成人礼欢乐的气氛,酋长说:“真高兴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尽管你们去学校上学,但在这个国家还是一无是处。你们可以成为士兵,却永远不能为非洲人民的自由而战,因为你们没有地位,永远不会受人尊敬。不过,现在,你们要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从白人束缚我们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正是这席话开启了曼德拉决心奋斗的一生,也是这席话早早地结束了他的少年生活。
曼德拉决心去大城市闯一闯,他来到了约翰内斯堡。看到眼前白人居住区的繁华景象时,曼德拉惊呆了。相比之下,黑人居住区是那么破烂和拥挤。
在约翰内斯堡,曼德拉受尽了各种苦难,先后干过金矿保安、律师事务所学徒、律师等工作。残酷的现实让他亲眼目睹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野蛮和黑暗。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并为此献出自己的一切。
追随甘地,27个春秋,不变的信念
1893年到1914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甘地曾在南非工作了21年。在南非的这些年里,甘地忍受着有色民族人民的自由和政治权利被剥夺的现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抗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包括曼德拉在内的南非民族主义者。在他的影响下,曼德拉毅然投身政坛。1944年,26岁的曼德拉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这个创立于1912年的组织,目标是团结南非人全面推翻种族隔离和歧视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对自己自由的渴望转变成了对人民自由的更大渴望。正是这种更大的渴望,即为人民争取尊严和自尊的生活的自由,才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
1948年,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
1964年6月13日,曼德拉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罗本岛。罗本岛是开普顿沿海附近一个面积仅有8平方公里的荒凉小岛,距离开普敦只有18英里,是一个狭窄的、被风吹得岩石裸露的小岛。早在十九世纪,这里就是英国和荷兰殖民主义者关押南非爱国将领的监狱。罗本岛监狱条件非常恶劣,被称为“犯人的活地狱”。
在罗本岛监狱里,曼德拉被囚禁在一个不足4平方米的牢房里。与他相伴的,只有一张小饭桌、一个马桶,睡的是水泥地,铺的是草席和剑麻席,夜间仅仅依靠三条几乎薄得透明的旧棉毯取暖。牢房里很冷,曼德拉不得不总是穿着衣服睡觉。
白天,曼德拉的工作就是打石头,将采石场采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但是,即便在如此绝望的环境下,曼德拉从来没有放弃和妥协过,他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领袖,自己是其他人的榜样,他要为人表率。他鼓励岛上的狱友们和他一起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甚至南非白人的语言,把监狱变成了与白人独裁政府作战的战场和学习的课堂。他把在监狱里开展斗争看作是整个南非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一部分。囚犯们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后来,有人甚至把荒凉的罗本岛称作“曼德拉大学”。
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光辉岁月》向曼德拉致敬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由于这些全球性的救援行动,曼德拉被称为“全球总统”。作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之一,他是南非的象征,是全世界无数人的偶像。
由于南非各地以及世界各国要求释放曼德拉的声浪此起彼伏,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于1990年2月11日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这一天注定是举世瞩目的一刻,远在中国香港的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特意创作了一首《光辉岁月》,以此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整首歌歌颂了曼德拉伟大而辉煌的一生,也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种族歧视的厌恶与憎恨。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
愿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
分开每种色彩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曼德拉在听到这首歌曲之后,立即找人翻译了歌词内容,当他听完之后,不禁潸然泪下。可能歌词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深深地冲击了这位伟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曼德拉曾说过:“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事业。我反抗了白人专制,我也反抗了黑人专制。我抱有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希望大家在这样的社会里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享有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从黑白分明到彩虹国度
1990年,非国大与政府之间进行了第一次正式谈判。1991年12月,多党谈判决定建立一个新南非。1994年4月,南非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非种族的全民大选,2200万各种族选民首次平等地行使了选民权利。有选民激动地喊道:“我是南非的国王!”1994年5月,曼德拉宣布就任新南非第一任总统,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民族团结政府首次出现在南非的政治舞台上,延续了300多年的种族主义制度通过这次大选被彻底地推翻了,堪称人类社会的一个奇迹。
对此,曼德拉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献身于自由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南非各个领域百废待兴,需要妥善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
2010年7月18日,在全球首个“曼德拉国际日”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纳尔逊·曼德拉为世人所敬仰,他身上体现了最高的人文价值和联合国价值。曼德拉的一生,他的力量,以及他的宽容,是世人学习的榜样。”
就是这样一个为自由、正义、民主献出毕生精力的伟大战士,却分文不名、不贪图权势,以平凡之躯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中国青年网记者任润波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