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特勒

2022-05-25 14:22:54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117
特勒
美国物理学家
(1908—2003)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洛克菲勒一样给予特勒如此高的评价。恰恰相反,有些人的意见与此针锋相对。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拉比就认为:“在所有重大的事情上,他都是一个危险人物……我确实感到,要是没有特勒,这个世界会比现在好。”的确,特勒是20世纪最有名望,也是最有争议的物理学家之一。
没有人怀疑这个犹太科学家超群出众的智力,也没有人否认他在科学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20世纪40年代,他曾在奥本海默的领导下,参与研制了第一批原子弹。后来,他又参与研制出了威力更加强大的核武器——氢弹。他使美国强大,也使人类强大。他在寻找防止核污染的方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此,崇拜特勒的不乏其人。1972年,来自美国各地的特勒崇拜者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建立了一个以特勒的名字命名的研究中心。然而,特勒的政治态度,或者叫做“人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非议,而他的工作成果的意义也一直受到许多人的怀疑。
1953年,奥本海默被美国政府以“叛国罪”进行审判。特勒出庭提供了不利于奥本海默的证词。他说奥本海默阻碍了氢弹的发展,否则氢弹的研制成功至少会提前4年。他认为奥本海默不值得国家信任,说:“我们国家的重大利益最好还是掌握在我更为了解因而也更值得我信任的人们手中。”为此,特勒受到了科学界绝大多数同行长期的冷遇和鄙夷。
特勒的一生多灾多难,坎坷不平。他走路时一踮一跛的样子仿佛就在暗示着这一切。
20岁那年,在慕尼黑大学求学期间,他同几个朋友乘电车出城郊游时,由于精力不集中,坐过了几站,便从电车上跳了下来。他摔倒了,在地上连滚了几个滚。他感到车轮在他身边隆隆而过。等三节车厢全都过去之后,他想站起来。可是他看到,自己的一只高统皮靴躺在前面不远的轨道边上。他想,没有这只皮靴可不行,得把它捡起来……然而,那不仅是一只皮靴,还有他的整个右脚。
4个月后,他装上了假肢,开始借助手杖走路。从此他不再参加体育运动,只有一项运动例外——乒乓球。他在乒乓球台前灵敏无比,在莱比锡大学,只有一个人能打败他。后来他去东方旅行,从日本人那里学了两手,回校之后就登上了冠军宝座。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海森堡这样评价自己的高足特勒:“他决心要把乒乓球打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内在力量。一些无法改变的外界因素给他带来了不便,他却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来弥补——他确实是弥补了。”
爱德华·特勒1908年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父亲马克斯是名律师,母亲伊洛娜钢琴弹得很好,还会说匈牙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即将临产的母亲同朋友们说:“我有一种预感:我将生一个儿子。他将来一定会出名。”这番话与7年后马克斯的一个朋友的预言不谋而合。那个人给孩子们变戏法时总是被小特勒戳穿,他对马克斯坚定地说:“马克斯将作为爱德华的父亲而受到人们的怀念。将来爱德华会一展宏图,但究竟在哪方面,我就说不上了。”
然而最初的岁月却让父母大失所望。3年过去了,小特勒唯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还不能说出一个连贯的单词。忧心忡忡的外祖父想尽一切办法也休想从外孙口中哄出几个单词来,便对女儿和女婿说:“这个孩子的脑子可能有毛病,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有一天,小特勒终于说话了。他说的不是单词,而是句子,滔滔不绝,好像他过去只是在积攒力气,等话想全了再说似的。
6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声响彻欧洲。小特勒夜间有时睡不着,就用数数的办法来给自己催眠:“1分钟是60秒,1小时是3600秒,一天便是86400秒……”他喜欢心算,他对数字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不久,小特勒同法律打起了交道,并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选择。他有一面小镜子,用它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到很多地方,真是有趣极了!小特勒把它对准了对面政府大楼的一个窗户,明亮的光柱捕捉着窗内的各种物件,最后停留在一个绅士光秃秃的脑壳上。
绅士眯着眼睛忍受了一会儿,最后终于恼怒了。
特勒家的房门被敲响了。一个高大的警察走进来,他代表那位秃顶绅士——受害的法官先生,提出了控告。
小特勒挨了一顿骂。小镜子也被拿走了。警告是不可避免的:再也不许这么做!
从那时起,特勒丧失了对实验物理的兴趣。这件事使特勒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将实验室里的一套玩艺儿全让给对它有兴趣的人了。物理学家伽莫夫说过:“理论物理学家不会使用实验仪器。他们碰到什么就损坏什么。”
又过了不久,特勒被送进梅林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入学前他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课堂上,他是个很“难缠”的孩子,因为他对所有的定论或假说都心存疑惑,连连发问。比如,在宗教课上,老师讲:“最初,上帝创造了天和地……”
“那么,上帝是谁创造的呢?”他会这样问。
老师讲《创世纪》,说:“上帝惩罚了伊甸园中的蛇,让它用腹部擦地而行……”
“那以前,蛇是怎么行走的呢?”这些普通而又“伟大”的问题,书上没有答案,老师也无从答起。
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算术、语文、音乐,还阅读童话。特勒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有时不免流露出骄傲情绪,有些孤芳自赏、目中无人。父亲便满怀忧虑地警告他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有朋友。”父亲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特勒一生的许多艰难时刻,他都在渴望着朋友们的理解和支持。
特勒7岁开始学游泳,母亲在他身上系了一根绳子,自己在岸上牵着,然后由着他在水里扑腾。他8岁开始学钢琴,母亲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爱好,成为钢琴演奏家。9岁那年,特勒家雇用了美国移民马格达小姐做保姆,条件是她必须把那口流利的英语教授给特勒和他的姐姐埃米。能干的马格达立下规矩,规定姐弟俩必须用英语与她交谈,这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英语。然而马格达却惊奇地发现,特勒的智力与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能以惊人的速度演算数学题,还下得一手好棋,经常和父亲对垒,可是竟不会独立地穿袜、穿衣!
读完小学四年级,特勒被送进了布达佩斯模范中学。这所中学是由美国最杰出的航空工程师之一冯·卡门的父亲创办的。不知什么原因,20世纪初,布达佩斯各中学人才辈出,他们中后来获得诺贝尔奖者不胜枚举。而这些才子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犹太人,他们后来大多去了美国。那时布达佩斯的文化氛围比美国浓郁得多,人们谈论的都是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话题。在中学里,特勒各科成绩都不错,就是不喜欢拉丁文,觉得它太枯燥。他开始喜欢上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他对数学课也不感兴趣,因为父亲早就帮助他学完了初等代数课程,他已在同学前面遥遥领先了,更何况,还和老师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小冲突。
那天,数学老师兼校长奥伯尔博士在黑板上解了一个方程式,正当他满意地拍着手上的粉笔灰时,特勒的手举了起来。
“特勒,什么地方错了吗?”博士讥讽地问。
“不,没错,但还有一种更好的解法。”
“那你就上来解解看吧。”博士不悦地说。
特勒果然解开了那个方程式,比老师的解法更简捷。老师却并没有夸奖他,反而说:“看来,您是个天才了?不过,我并不喜欢天才。”
于是,学校批准特勒可以一年不上数学课,解除了狭隘的先生和天才的学生的共同烦恼。
有些学生也不喜欢“天才”,一年级时,他们常欺负特勒。在放学路上,他们对特勒又拉又推,还把他的书本撒在地上。母亲让马格达护送特勒,可他不同意,说这样会更糟。后来折中了一下,由马格达在马路对面偷偷跟踪监视。结果马格达又一次看见了那一幕,可她并没有上前干预,她对特勒的父母说:“特勒应该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是的。”特勒安慰父母说,“不要担心,我正在想办法呢。”他向父母要了一条长一点的捆书带子。第二天,马格达看见,当那群孩子又围上来的时候,特勒抓住绳子的一端——另一端捆着书包,飞快地抡起来……那群孩子终于纷纷退了下去。从此,再没人敢惹特勒了。
特勒总是诚实的,不说假话。一天,他补课回来对全家人说:“我的补习老师是个笨蛋。”外祖父被他这种不尊重人的态度激怒了,他要求特勒为这番话道歉。特勒却说:“我可以道歉,但在我心目中他仍然是个笨蛋。”
这时,特勒鲜明的个性逐渐显露出来。晚上,全家人围桌而坐,他会突然说:“请不要同我讲话——我有一道题。”这就是说,他正在做一道心算题。大家便尊重他的要求,不再和他聊天了。
很快,特勒已经能够辅导比他高两个年级的姐姐的数学课程了。这时父子之间开始出现了矛盾。马克斯想让儿子将来找一个靠得住的职业,而儿子对任何实用的学科都不感兴趣。当父子俩一起合奏音乐时,两人的关系就更紧张了。父亲的小提琴水平比不上母亲的钢琴水平,也赶不上儿子的钢琴水平。儿子特别喜欢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已经弹得十分出色。儿子对父亲演奏时出现的错误往往不能容忍,这使父亲心里很不好受。
马克斯决定请布达佩斯大学数学教授利奥波德·克鲁格来辅导和考察一下儿子的数学能力。克鲁格与特勒谈了一次话之后,建议马克斯给特勒买一部18世纪数学大师欧拉编写的《欧拉几何学》。马克斯照办了。这本书让特勒如鱼得水,像读小说一样入迷地读了起来。后来姐姐回忆说:“那劲头就像我在读爱情小说一样。”克鲁格与特勒见了六七次面之后,十分肯定地对马克斯说:“你的儿子是非凡的”。而克鲁格夫人也给特勒一生很大的影响他身上那种成年人中少有的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特勒。
大约14岁时,克鲁格结束了对特勒的辅导。这时特勒又弄到一本重要的书——介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书。不料,这本书却被物理老师收了去:“孩子,你读这本书还嫌太早。”期终考试过后,老师把书还给了特勒:“现在,你可以读了。”
一个15岁的孩子不可能光跟物理学为伴。特勒有五六个亲密的朋友,他们大多是犹太人,都非常聪明。他们经常在夏季的夜晚出去散步,一连几个小时谈论哲学或天文学。
1925年秋,爱德华·特勒以优异的数学和物理成绩考入布达佩斯大学。
1926年1月,18岁的爱德华·特勒登上列车,出发前往德国,他要到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最有名的化学工程系学习。
一代科学大师正式起步了!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