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田昭夫
日本企业家
(1921—1999)
盛田昭夫1921年出生在日本名古屋的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毕业于大阪帝国大学。1946年,他同索尼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井深大合伙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并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一个小厂发展成著名的国际性大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日本经济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创造了日本的几个第一:1950年,制造出了日本第一代磁带录音机和磁带;1954年,利用美国元件制造了日本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1955年,生产出了第一台元件全部由日本自己制造的半导体收音机;1960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机;1965年,生产出了第一台家庭录像机;1970年,索尼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1972年又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建厂的公司;20世纪80年代,索尼公司开始出售“随身听”——微型收录机。从此,“日本制造”便成为高品质电器的代名词。盛田昭夫在1971年成为索尼公司总裁,并在1976年出任董事长。
盛田昭夫是一家久负盛名的酒庄主人的长子。盛田家300年前开始酿造一种叫做“子日松”的名酒。父亲盛田久左卫门是一位非常精明的企业家。当他继承了这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家业时,生意正陷入困境。祖父和曾祖父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热衷于收集日本和中国的工艺美术品。他们将酒庄的经营委托他人,自己则醉心于追求这种高雅的情趣,无暇顾及家业,致使家业每况愈下。父亲当时正在庆应大学读经济系,中途被叫回来继承家业,当时酒庄濒临倒闭。
当盛田昭夫来到人世的时候,父亲已完成重振家业的重任。盛田昭夫不记得童年时代曾受过什么委屈。他家生活优裕,住在名古屋的高级住宅区白壁町,对面住着创建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家。这里的人家都拥有自己的网球场。盛田家是个大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大弟和昭、妹妹菊子、小弟正明以及年轻守寡膝下无子的姑姑、留法4年学绘画的叔叔。
这样一个大家庭,必须有一个人来料理,这份任务就落在了贤惠、细心的母亲身上。
母亲17岁就嫁到了盛田家,但是很长时间没有生育,家里曾对此十分担心,因为盛田家能否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是非常重要的。结婚7年后,她终于生下了盛田昭夫,父母总算放了心。母亲沉静、温柔,喜爱艺术,同时她又很有主见,特别是在对盛田昭夫的教育方面,她坚持自己的做法,这在日本家庭主妇中是罕见的。她不像现在的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母亲那样,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校,成天逼着孩子学习,采用灌输式教育,她教育孩子采用的是启发诱导的方式。盛田昭夫觉得任何事情母亲都能理解他,所以遇事愿意找她商量。
母亲出身士族,尊重日本传统,总是穿和服,另一方面她又积极接受新事物。盛田昭夫小时候经常与兄弟们吵架,这让母亲很为难。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10岁以后,他们很少吵架,开始埋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愈加听从母亲的教诲了。母亲单独给盛田昭夫准备了一间带书桌的房间;当他开始摆弄电器,需要工作台时,又为他买了张桌子,还买了一张床。盛田昭夫不用像家中其他人那样睡榻榻米,从孩提时代他就处于西式环境中。父母希望把他培养成能够继承盛田家家业的人。
盛田家有个规矩,每代的长子承袭户主时,放弃乳名,袭“久左卫门”之名,而长子的乳名通常是“常助”和“彦太郎”两个名字交替使用。但是,在盛田昭夫出生时,父亲认为“常助”这个名字有些陈旧,不适合生活在20世纪的人。为此,他去请教一个享有盛名的汉学家。那位汉学家建议用“昭夫”这个名字。“昭”字有昭示光明之意,而按日语的读音“昭夫”还有“珍贵”的意思。如果和“茂盛的田园”的“盛田”连在一起,会让人联想到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人生。父母对这个名字感到特别满意。
父亲决心把盛田昭夫培养成实业家,很早他就刻意对儿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父亲为了挽救家业不得已牺牲了学业,这使他每当面临新事物或不合常规的事情时,就变得十分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盛田昭夫总嫌父亲过于保守。父亲拿定一个主意往往要花很长时间,似乎总是提心吊胆的。盛田昭夫常看到父亲为不成问题的一点小事担心,便主动讲出自己的主张,甚至和父亲争论。父亲认为这些争论能使盛田昭夫掌握一个成人所必备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有条理地和别人交谈,因此他对儿子的“无礼”并不介意,甚至大加鼓励。
父亲既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实业家,又是一个宽厚慈祥的长者,一有空,总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游泳、钓鱼,或者和孩子们一起去徒步旅行。
盛田昭夫10岁的时候,父亲开始带他到公司办公室和酒厂,让他看看自己是如何经营企业的。在冗长乏味的董事会议上,父亲让盛田昭夫坐在他身边,看他如何主持会议、处理问题。父亲有时也把公司的干部们叫到自己家里,听汇报或商量工作,这时也总让盛田昭夫在座。如此耳濡目染,渐渐地盛田昭夫对父亲的事业产生了兴趣。
“你从出生起就是经理,因为你是家里的长子。这一点你时刻不能忘!”
“如果你以为自己是经理就可以对周围的人耍威风,那就大错特错了。你必须明白,自己应做哪些事,要别人做哪些事,并要为之负全部的责任。”
父亲一有机会就这样教育盛田昭夫,让他记住,他是盛田家的继承人,将来要成为一家之主和公司的领导人。
上中学后,盛田昭夫的假日就被排满日程,俨然成了父亲公司里的一员。有会议时,父亲就带他到公司出席会议,并必须自始至终参加。父亲听汇报时,也要他在旁边听着。隆冬,还要检查酿酒的质量和勾兑状况,即所谓“品酒”。父亲还经常带他去工厂巡视。盛田昭夫就是在那时学会了品酒:把少量的酒含在嘴里品尝,却并不下咽,而是一口吐掉。经常这样做的结果是,盛田昭夫从成年后到去世时一直不喜欢任何含酒精的饮料。
父亲虽然一生很保守,但是他为家里买东西却从不吝啬。按照当时日本的经济状况,他们家已经相当西化了。但是给盛田昭夫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西方影响的却是叔叔盛田敬三。他在巴黎学了4年绘画,回来后在家里建了间画室,盛田昭夫常常跑去看他画画。在叔叔影响下,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西化,连祖父都穿起了西服。
敬三叔叔给盛田昭夫兄弟看自己在巴黎画的画和在伦敦、纽约旅行时拍摄的照片,还放映他自己拍的风光影片。那时,盛田昭夫刚刚8岁,叔叔拍摄的影片和照片给了他很深的印象,无异于又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盛田昭夫的母亲非常喜欢古典音乐,买了许多唱片,常用老式共鸣箱型留声机播放那些唱片供大家欣赏。盛田昭夫在母亲影响下,也喜欢上了音乐。他常常费力地给那部老式留声机上弦。他上初中时,日本开始从美国进口电唱机,家里立刻就买了一台。
盛田昭夫高兴极了,他完全被这台新式电唱机迷住了——它的音色非常纯正、优美,与原来的那台老式留声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盛田昭夫找出家里收藏的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唱片,放了一遍又一遍。这台新式电唱机使得原来在老式留声机上播放时带有“嘶嘶”摩擦噪声的唱片发出了美妙动听的乐声,盛田昭夫对此产生了兴趣。这个新发现和由此产生的疑问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当他听说亲戚中有人自己制作了一台电唱机,很想见识一下,便特意去了亲戚家。用电线连接着各个部件、没加屏护的自制电唱机放在榻榻米上,外形并不美观,但这却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在家里制造的。这着实让盛田昭夫惊叹不已。那时,时兴自己动手制作收音机,一些报纸、杂志为爱好者设置了专栏,介绍收音机电路图、零件清单和具体制作方法。盛田昭夫自己也想试试。
他买来电子工程学方面的书,搜集了一些登载有关电唱机和收音机最新资料的国内外杂志,认真研究起来。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他就埋头于这一新爱好,按照书和杂志上的电路图制作电器。起初他的理想是自己制作电唱机。当时学校没有这门有趣的学科,全凭自己摸索。盛田昭夫经过一番努力,最后终于制作出了电唱机和收音机。
可是,就在他埋头摆弄电器的时候,学业上却亮起了红灯,他在学校险些留级。由于学习成绩实在太糟,母亲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去。班主任说盛田昭夫对正规的学习没兴趣。盛田昭夫所在的班级有50人,成绩最好的当班长。在班里,同学们的座位按成绩优劣从后往前排。座位每年都换,但盛田昭夫总是坐在最前排老师的眼皮底下。
不过,盛田昭夫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却很好,而地理、历史、语文成绩则在平均分数线以下。老师经常为他偏科而把他叫到办公室训话。父母也曾训斥他,不准他再摆弄电器。盛田昭夫在那段时间也只好遵命努力学习。但等到成绩稍有恢复,便又回到他的爱好上去了。弄得父母和老师都哭笑不得,因为他们知道,盛田昭夫并不是个笨学生。
很快,到了中学最后一年,盛田昭夫向父母和老师宣布自己要报考名古屋第八高中的理科。父亲对他选择理科感到有些失望,父亲本来是想让盛田昭夫去学经济。但他对盛田昭夫的选择并没有表示反对,他认为盛田昭夫总有一天要继承家业,他坚信对盛田昭夫来说,物理仅仅是兴趣爱好而已。父亲哪里会想到,盛田昭夫的爱好最终放大成他的人生理想,使他远离了酿酒的祖业,而创办了专门生产电子产品的索尼公司,并使其成为基业长青的世界名牌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