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许海峰

2022-05-25 17:48:58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112

2012年的伦敦奥运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的金牌和奖牌数都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起28年前改写中国奥运金牌“零突破”的那个人--许海峰。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在射击男子手枪60发慢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气手枪金牌,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记录,揭开了中国奥运史上崭新的一页。

  日前,中国青年网青春励志编辑部记者一行走进北京体育大学国家现代五项训练基地,与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面对面地交流,围绕28年前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向我们聊起了那前前后后的故事。

  许海峰的历史性一枪

  见到许海峰时,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年的奥运会开赛时间是28日,射击比赛也在第一天,1984年的开赛时间是29日,相差一天。”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场比赛是射击项目,7月29日上午9点比赛开始时,身穿红色运动装的许海峰和队友王义夫一同亮相。

  “这场比赛会决出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所以人们的关注度很高,身后全是观众和不断摁快门的记者。”许海峰慢慢地回忆28年前的那次比赛。“我的前5组都打得很好,第6组前三枪打得不好,也许是后面的观众和记者太多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接下来4枪打得也不好,这时候我想休息。我需要放松一下自己的心绪,调整一下状态。我到外面坐了很久,然后回来打了一枪,这一枪是9环。接下来,我又去外面休息了。”

  “是不是觉得压力大,您当时知道您的排名吗?”记者问。“不知道,因为别人打别人的,我打我的,他们的情况不关我的事。而且,那时候没有电子屏,我们都是打在靶纸上,所得的环数不会像现在一样可以马上出来,一抬头就能看到,那时候还需要由专人拿去计算,然后才知道成绩。而且我是一个新人,没有太大的压力。”许海峰说道。

  “您当初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得金牌?”

  “我只是想着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了,在赛场上傻子才想着一定要得金牌呢?反正我不傻!”许海峰幽默地说。“如果一个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冲着金牌的,那他一定不会拿到金牌!”

  的确,对于竞技比赛而言,也许平和的心态更重要。许海峰最后一组的最后两枪吸引了在场的评委、教练和观众的眼球。此时的他平心静气地调整下自己的状态,缓缓地举起手中的枪。10环!第9枪打出10环的好成绩!在场的中国观众和美籍华人的情绪不断高涨,他们齐声欢呼:“许海峰,加油!许海峰,加油!”

  此时,王义夫和斯砍纳克尔已经打完了全部子弹,他们的成绩是564环和565环,距离比赛结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其他两人已经打完了,当时所有人都为您捏把汗,替您着急,您心里不急吗?”中国青年网记者问到。“急什么呀!运动员是打自己的比赛,时间很充裕,我那一组子弹全部打完离比赛结束还有16分钟呢。”最后一发子弹,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许海峰扣动扳机,徐徐发射,又是一个10环,全场为之沸腾。最后,许海峰以566环的总成绩摘得金牌,王义夫获得铜牌。这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更是中国奥运史的第一枚金牌。这块金牌洗刷了中国“东亚病夫”的耻辱,改写了中国奥运历史,揭开了中国奥运史上崭新的一页。

  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印刷着夺金消息的报纸被抢购一空。这一结果更是让国际奥委会措手不及,颁奖仪式耽搁了近一个小时,因为许海峰的专业训练时间过短,外界对他夺取奖牌并未看好,所以射击比赛组委会预想中国队的王义夫可能会获奖,所以只准备了一面中国国旗,结果许海峰夺冠,王义夫夺取铜牌,两位中国选手一起登上了奥运会的领奖台。

  40分钟后,射击场的上空出现了一架直升机,走下一个奥组委的官员专程赶来道歉,并由专人送来一面中国国旗。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颁奖,他是由萨马兰奇亲自颁奖的第一位奥运冠军。当记者问到当时的心情时,许海峰回答说:“当时我对这一切没有太大的感觉,就是觉得得奖了,其实在1984年的奥运会热身赛上我已经得了冠军,觉得冠军没什么。直到回国后,一下班车,央视的一名记者告诉我‘北京的报纸卖空了’,我还有点吃惊。后来党和国家及社会给了我很多荣誉,我才意识到这个冠军那么厉害。”

  这枚宝贵的金牌,许海峰只保存了2个多月,就把它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谈到为什么要捐金牌,许海峰说:“那是国家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和背后那么多支持的人,我不可能得这块金牌。而且我得中国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完全是巧合,因为赛程的安排,我参加的项目刚好安排在那届奥运会的第一项,否则第一块金牌就和我无关。” 

  在与许海峰的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时时能感受到许海峰身上沉稳、冷静、淡定和谦虚。
 

供销社里走出的射击神枪手

  当记者说起有人认为是“奥运成就了许海峰,许海峰改写了中国奥运历史”时,他说“1984年的奥运会,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奥运,是国家培养了我们,是团队的力量,是那么多人关心的结果”。

  在参加奥运会之前,只抱着打出水平和赛出风格目标的许海峰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奥运冠军,射击虽然是他的爱好与强项,但做个神枪手最初也只是他的梦想。

  许海峰的父亲是位新四军老战士、解放军炮兵副连长,后转业到体院工作。由于父亲的缘故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许海峰从小就对军体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尤其喜爱射击。为了能摸枪,他曾报名参军,但未能如愿。受条件所限,他就自己做弹弓玩。70年代,渴望有一支步枪的他狠心从知青的生活补贴里拿出37元钱买了一支气枪。那笔钱相当于当时大多数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面对许多媒体宣传的许海峰是从打鸟的“弹弓大王”变成奥运冠军的说法,他给予了否认,说“那都是演绎的”。许海峰告诉记者,他从事射击很晚,训练非常认真刻苦。

  “高中毕业时我成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农村待了4年半。1979年经招工,我又在家乡的供销社待了3年,做一名营业员。”许海峰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讲述了他从供销社职员到成为安徽省体育局射击队员的艰难历程。那时候,营业员可是个让人羡慕的工作,一个月有几十元的工资,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由于平时的爱好和苦练,许海峰还被称作是供销社里的“弹弓大王”。“197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当地的射击队要成立。我就去找教练,他是我中学的体育老师。教练让我去试试。两个半月后,我参加了安徽省第四届全运会男子气步枪射击比赛,这次比赛我共获一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并打破两项省纪录。”虽然成绩不错,但因为年龄已经超过20岁,许海峰还是没能进入射击队。之后,他又回到了供销社。转机在这年年底降临到许海峰的头上。安徽省调许海峰去集训。到1982年安徽省举办第五届全运会时,许海峰在男子气手枪40发立射项目比赛中以370环成绩获得个人第1名,并打破344环的省纪录。因为成绩优异,最终许海峰被选进安徽省射击队,成为了一名专业射击运动员。 

  “那时候很矛盾,我在供销社的工作不错,放弃挺可惜的,但我又确实喜欢射击。”最终,许海峰还是决定改行,不过,供销社里的“弹弓大王”到了专业队里却成了最差的队员。“我刚进队的时候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年龄最大、基础最差”,许海峰说。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垫底的局面,27岁的许海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了很多苦,射击技术进步很快。凭借不懈的努力,他被选进国家队,有幸成为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一员。 

  “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

  许海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得主,而且培养了两名奥运冠军和众多世界级比赛冠军,对中国射击事业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从来不炫耀,不以此居功。

  1994年底退役后,许海峰开始担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班主教练,后担任国家射击队副总教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带的队员李对红获得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他带的另一名队员陶璐娜夺得冠军。2001年3月,他开始担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许海峰带领他的团队为祖国赢得了太多的荣誉。

  他常告诫自己:“我有幸得到中国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那是机遇。在待遇和荣誉面前要满足,对事业和工作要永远不要满足。”

  他反复向记者强调他很注重队员们的学习,他说“学习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在社会中学习,锻炼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他看来,学习的宗旨是“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这是许海峰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要求。与射击技术相比,他认为做人更重要。他说:“如果一个运动员,不会做人,就算技术再好,本领再高也没有用。出去到处惹事,丢国家队的脸,出去比赛影响中国人的形象。”

  在做人与事业上,他首先作为表率,以身作则。他是技术的标杆,做人的楷模。

  在队员的培养上,他也有自己的一套,他说:“我从来不给我的队员施加压力。”当记者问“如果队员在奥运赛场上表现不好,没有夺金,是否就说明他失败了?”时,许海峰反问道:“什么是成功,拿到奥运金牌就是成功吗?我们不能以分数论胜负,全世界有70亿人,就算得了银牌,他只比一个人落后,已经相当好了,为什么苛求一定要得金牌呢!如果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发挥了正常水平,赛出了风格,我们就应该给与肯定,以后再总结如何提高其技能。”

  针对今年伦敦奥运会上有的运动员因比赛失利无法控制自己的沮丧情绪,记者问“他们是否都想争夺金牌,他们是冲着冠军的丰厚奖励参加比赛的吗?”许海峰说:“那是他没有摆正心态,把这场比赛看得太重,他把比赛看成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越是想着金牌,越是得不到金牌。体育界里有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些话说出了比赛的实质和真谛,所以人们说许海峰不仅是金牌运动员,更是功勋教练。

  同时,许海峰对祖国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当有些国家出重金聘请他到国外执教时,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的道理很简单:“我很爱国,我不想带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来打我们自己的运动员。”(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盈盈)

  记者手记:

  2004年,许海峰调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中心副主任,在他的指导下,钱震华在2005年现代五项世锦赛上拿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现代五项“世界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现代五项“获得男子第四名、女子第五名的好成绩。在此之前,中国的”现代五项“从未进过世锦赛前六名和奥运会前十名。

  两天后,许海峰将带领中国现代五项团队征战伦敦奥运会,在此,我们真诚地祝福许海峰和他的团队再次赛出水平,赛出风格,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助威!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