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柏拉图

2022-05-25 14:31:20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164

(约前427—前347)
古希腊思想家
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西方哲学的精神导师。他的哲学思想、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对欧洲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各种思想的理论源头,而他的政治论著对世界的影响更是持续了2000多年。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在哲学、文艺和美学等方面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40多部对话体著作里,主要有《理想国》、《法律篇》、《美诺篇》、《会饮篇》、《伊安》、《大希庇阿斯》等。在哲学观上,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上,还有一个超经验的、客观永恒的绝对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而人的知识则源于灵魂对理念的回忆。柏拉图认为最完美的国家形式是论资格、论才能的贵族式国家。他的理由是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岂不是荒唐?因此他认为根据一定原则挑选出的统治阶级成员或“法定执政人”,应该在审定资格和能力的基础上,把合格的人吸收到自己的阶层中来治理国家。他认为,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有较大的影响。至今美国宪法中的某些条款仍规定:国家应该设法发现并尊重人民意愿,选拔最聪明、最杰出的人为国家效力。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理想国》一书中,亦散见于其他对话体著作如《美诺篇》、《会饮篇》里。他主张由国家组织教育,不论男女,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由此可见,柏拉图是主张男女平等的第一位哲学家。他还建议国家对儿童进行严格全面的训练,并在各阶段进行广泛的考试。《美诺篇》是柏拉图的中期著作,它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美德的本质和定义、美德与知识的关系,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不朽等重要论断。在《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对爱情的本质及爱情与美的形式、关系的讨论阐发了他的美学观。柏拉图对逻辑思维很有研究。他认为,要使人的思维严密,具有规律,善于思考和探索,没有扎实的几何学功底不行。因此他极力推崇几何学,并特地在他的学园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不懂几何学的人,请勿入内。
        柏拉图于公元前427年5月7日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他的父亲阿里斯通和母亲珀克里提俄涅都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家族的谱系可以上溯到雅典最后一位君王科德鲁斯。母亲出自梭伦家族,柏拉图属于梭伦的第六代后裔。
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在家中排行老四,他有两个哥哥——阿得曼图和格劳孔,他们在柏拉图的对话中经常出现;他还有一个姐姐,名叫波托妮。柏拉图早年丧父,他的母亲改嫁给她的堂叔皮里兰佩,生子安提丰。皮里兰佩和雅典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关系密切,柏拉图在《卡尔米德篇》中以颂扬的口吻提到过他的这位继父。
        柏拉图从小在继父家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有三位启蒙老师,一位教文法、修辞和写作,一位教美术、音乐,还有一位教体育。柏拉图的写作老师经常讲故事给他听,有时还让他模仿书中的故事写一些小故事,渐渐地,柏拉图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柏拉图不仅热爱写作,在美术、音乐老师的培养下,对美的鉴赏能力也越来越强,后来他在美学上的卓越建树,和他童年时代所受到的美学启蒙有很大的关系。
        柏拉图在青年时代是个学有所成的学生,他热衷于文艺创作,写过赞美酒神的颂诗和其他抒情诗,富有文学才能。他差点儿就当了一名诗人。20岁的时候,他在完成了一部诗剧准备交上去的时候,听了苏格拉底在一个公共场所的演讲,之后就烧掉诗集,一心想成为哲学家。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中含有的游戏成分吸引了这位以前的摔跤手,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思想的微妙之处吸引了这位严肃的学生,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宁静与安详,在一个充满政治混乱和背叛、战争与失败、革命和恐怖的时代诱惑了这位古老世系的后裔。            他来到苏格拉底的住处,敲开了他的门:“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您的学生。”
        苏格拉底问道:“年轻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您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自己’,如今我还没有认识自己。”
        “你既然知道我这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我所知道的是我始终一无所知’。”
        “神都认为您很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那才是双倍的无知!这也是我来拜您为师的原因。”
        经过这一次谈话以后,苏格拉底答应将柏拉图收为自己的学生。苏格拉底没有看错,柏拉图成了他最好的学生和朋友。从公元前407年开始,柏拉图在苏格拉底身边学习了整整8年。
        柏拉图是个专心的学生,他没有满足于苏格拉底的学说,还研究过几乎所有前辈著名哲学家的著作,对赫拉克里特、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萨哥拉等,他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吸收了这些哲学家们的一些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在此期间,雅典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三十寡头”推翻民主政体短期执政后,民主力量重获政权,他们审判并处死了柏拉图最尊敬的老师苏格拉底。柏拉图痛心疾首,他想不到雅典人民居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当中最高贵的人处以死刑。那一年,柏拉图29岁,苏格拉底的死让他目睹了现时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的冲突。他的内心受到非常大的震动,这件事情影响了他后来的哲学生涯。
        柏拉图70岁高龄时撰写了自传体著作《第七封信》,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在青年时期热衷于政治,希望能参加政治事务,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实际经验告诉他,包括雅典在内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他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改造国家。他要寻找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为了建立这个理想国家,他于公元前399年离开雅典,外出游历,周游地中海地——包括小亚细亚沿岸的伊奥尼亚一带及意大利南部的若干希腊殖民地城邦,访问过毕达哥拉斯门徒所组成的学派,还到过北非等地,到公元前387年才返回雅典。他在游历中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宗教等制度,研究了数学、天文、力学、音乐等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在这样广博的知识基础上,柏拉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以及对改革社会制度的见解。他认为只有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分辨正义和非正义,只有当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者政治家成为真正的哲学家时,城邦治理才可能是真正公正的。
        40岁那年,柏拉图在与叙拉古的君主狄奥尼修谈话时,大胆地谴责独裁制度。狄奥尼修大为震怒,对他说:“你说这话形同老朽。”柏拉图反驳说:“你的语言是一个暴君的口吻。”狄奥尼修下令逮捕柏拉图,并把他送到奴隶市场卖掉,这将会终结他的哲学生涯。幸运的是,一位有钱的崇拜者安里塞里斯把他赎回,并送回雅典。柏拉图的朋友们募集了3000德拉马克要赔偿安里塞里斯,可他拒绝了。于是朋友们用这笔钱为柏拉图在郊外买了一处房产,他于公元前387年在这里开设了他的学园。
学园的创立是柏拉图一生最重要的功绩之一。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当时希腊各地大批有才华的青年受到它的吸引来到这里,他们聚集在柏拉图周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生除了短期去过西西里以外都在这里度过。他在学园里一边教学,一边著述。这个学园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他把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和讲座结合起来教育学生,    对话经常是在来来回回长时间的散步中边走边进行的。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画在沙子里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学园里按照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柏拉图的学园在西方开创了学术自由的传统,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走过漫漫人生路,柏拉图晚年生活得相当快乐。这时,他已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热爱他正如他热爱他的学生一样。一个学生结婚时,盛情邀请柏拉图参加自己的婚庆喜宴。柏拉图如约而至,兴高采烈地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中。良辰欢快飞逝,这位哲学老人退到安静的角落,坐到椅子上想休息一下,人们没有打扰他。第二天早晨宴会结束,当人们想唤醒他时,才发现他已经在夜里安详平静地告别了人世。整个雅典城万人空巷,将他送到耗费了他半生精力与才华的学园安葬。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