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比尔盖茨

2022-05-25 14:28:49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235
盖茨
美国企业家
(1955—)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垄断了应用软件系统,掌握着文字处理、办公程序和表格处理等应用程序,全球80%的计算机使用微软的Windows及与其相适应的操作软件程序,另外,微软还涉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等领域。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盖茨的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首富。2004年8月,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他和两个姐妹一起在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长大。父亲是律师,是他早期打官司的重要帮手。已故的母亲曾任中学教师、华盛顿大学的校务委员以及United 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后来在盖茨与IBM历史性的合作中起过关键作用。他的外祖父是美国第九大银行的副总裁。
盖茨从小性格活泼,是一个精力异常充沛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他总喜欢在摇篮里来回晃动,稍大一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带入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盖茨小时候就读于西雅图公立小学。11岁的时候,他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湖滨中学学习。这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际,湖滨中学斥巨资购置了计算机供学生们学习、使用。自小酷爱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成为有名的电脑迷。同样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的还有比他大两岁的保罗·艾伦,出于对计算机的共同爱好,他们成为要好的朋友。那时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两人经常玩电脑三连棋游戏,也编一些小软件。盖茨玩起电脑来得心应手,成为学校计算机编程小组的一员。
1971年初,湖滨中学的编程小组拿到一笔重要业务——为一家计算机公司的客户编写工资表程序。平时就在这方面表现出过人才华的盖茨,在完成这项业务时成为核心人物。程序编写成功后,由于盖茨的讨价还价,这家计算机公司将所获利润的10%给了编程小组,并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价值1万美元的计算机使用时间。
同年秋天,艾伦从湖滨中学毕业,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学习,但他仍然和盖茨保持着联系。1972年夏,艾伦拿着一本《电子学》杂志告诉盖茨,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鼓弄出一台机器,用它可以分析城市内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名为交通数据公司,为市政府设计交通数字软件,并从这笔业务中获得2万美元的赢利。
不过,两位少年的“游戏”很快就结束了。1973年盖茨到哈佛大学学法律,如果正常毕业,成为一名律师,他便可以有富足的一生。但对盖茨来讲,这样做不过是为了顺从父母的意愿而已,富于冒险精神的他走上了一条与此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时艾伦退学在波士顿一家电脑公司做编程工作。两位伙伴经常见面,探讨计算机方面的问题。1974年春天,当《电子学》杂志宣布英特尔推出比8008芯片快10倍的8080芯片时,盖茨和艾伦认定PDP8型这样的小型机的末日快到了。他们在新芯片背后已看到了堪称完美的个人电脑的辉煌前景:个性化、适应性强,最重要的是价格不超出个人购买力。一句话,英特尔的8080芯片将改变整个社会。就像苹果砸出了牛顿的智慧一样,1975年1月,《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真正点燃了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的电脑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的开端。因为它需要配备一种微处理器,而这种微处理器又需要一种简单的语言命令,这就使他们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并擅长的计算机编程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打电话给发明人埃德·罗伯茨称他们可以给ALTAIR编制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罗伯茨对此将信将疑。于是盖茨和艾伦在哈佛大学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ALTAIR编制了BASIC程序。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制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个人电脑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1975年2月,艾伦亲赴罗伯茨所在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对他们编制的程序进行演示,结果十分成功。于是艾伦应邀进入该公司任软件部经理。读完哈佛大学二年级后,盖茨也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这份工作为盖茨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使他开始了真正的计算机生涯。但是,盖茨和艾伦发现罗伯茨对整个计算机工业及其市场没有长远的眼光,他一意孤行,与下级缺少沟通,公司缺乏活力。盖茨和艾伦感到工作没有热忱,也看不到前途,那时他们就有了创业的念头,但他们告诫自己要沉住气,等待BASIC被广大用户接受,等待自己羽翼丰满。
1975年,微软公司诞生了,它的创办者盖茨和艾伦同罗伯茨签署了协议,10年内允许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借助ALTAIR的风行,BASIC语言推广开来,而微软也赢得了GE和NCE两大客户,盖茨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
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需要一种配合计算机使用的软件,思维敏捷、极具远见和判断力的盖茨看准了IBM这棵大树,想让弱小的微软依附在这棵大树上成长。经过努力,终于在1980年11月,IBM与微软签订合同,共同为IBM的电脑开发操作软件。在“蓝色巨人”IBM的支持下,微软进步很快。但是,由于两家公司企业文化不同——IBM作风沉着稳健,非常谨慎,而微软则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精明的盖茨感觉两家公司迟早要分裂,于是留了一手,在与IBM共同开发系统软件的同时,自己组织一帮年轻人挺进应用软件领域,着手开发应用软件。事实证明,盖茨的这一招是多么英明,后来微软与IBM闹翻后,微软非但没有被踢出局,还凭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异军突起,牢牢坐在了软件行业领军者的位置上。
1981年8月12日,IBM展示了自己公司研制的具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和16K存储器的新型个人计算机,轰动一时,而微软则凭着为其提供的高级语言系统和操作系统(DOS)也同样引人注目。紧接着,康柏公司推出了与IBM的PC机兼容的计算机,以此与IBM竞争,但他们都使用微软的MS—DOS软件。在这场竞争中,只有盖茨是真正的赢家。此时,市面上的绝大多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盖茨决定不再针对不同的计算机生产不同的软件,只生产标准软件,而微软自己的标准则成为市场上唯一的标准。
1990年微软公司展示了集音、像、影为一体的应用软件Win—dows(视窗),引起轰动,被认为是“软件业的一场革命”。5月22日,美国纽约戏剧中心汇集了6000多人,庆贺Windows3.0版本问世。这天,从不讲究穿戴的盖茨也身着盛装,他神采奕奕,上台演讲。当他讲到“Windows3.0将重新确定个人在个人电脑中的地位,这是比DOS还要好的DOS”时,台下掌声如雷。这一天也成为盖茨最荣耀的一天。Windows3.0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软件,以每月10万套的速度发售。现在我们使用的多媒体电脑大多安装的是Windows3.0的升级版本,如Windows98、Windows2000。
曾经有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盖茨和微软在计算机行业中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早期电脑爱好者们只对硬件感兴趣,软件只是配角。他们编写软件,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为了显示机器的功能。在他们眼中,软件仅仅是一种玩具,而不是工具,更不是商品。大家从来没有想过要花钱买别人的软件,更没有想过出售软件。但盖茨不愿自己的软件成为免费的午餐,他为BASIC程序标价500美元,这是当时很多人眼里的天价。他还是第一个提醒人们重视软件非法复制问题的人。同时,极具商业头脑的盖茨对自己开发的软件从来不出售专利权,他要求电脑商把电脑与软件捆绑销售,每售一台电脑,电脑商就要付给微软一台电脑的软件费用。如盖茨给Win—dows3.0定价95美元,也就是说电脑商每卖出一台电脑,就要付给微软95美元。这一精明之举让微软获利极大,只要有人买电脑,微软就一定会有收入。
盖茨有关个人电脑的远见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软公司和软件业界成功的关键。盖茨积极地参与微软公司的关键性管理和战略性决策,并在新产品的技术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将相当多的一部分时间用于会见客户和通过电子邮件与微软公司的全球雇员保持联系。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公司拥有长期的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正是由于微软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软件技术,才使人们可以更轻松、更经济有效而且更有趣味地使用计算机。
1995年,盖茨撰写了《未来之路》一书。在书中,他认为信息技术将带动社会的进步。该书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中连续7周位列第一,并在榜上停留了18周之久。《未来之路》在20多个国家出版,仅在中国就售出40多万册。1996年,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商机,盖茨对微软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同时,他全面修订了《未来之路》,在新版本中,他认为交互式网络是人类通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99年,盖茨撰写了《未来时速》一书,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技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解决商业问题。这本书在60多个国家以25种语言出版。
贵为世界首富的盖茨,在处理个人财富问题上,同样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境界。1986年微软股票上市,第二年,微软股票暴涨到每股90.75美元,31岁的盖茨成为亿万富翁。有了钱的盖茨并没有为富不仁,而是打算把他的财富捐赠出去。他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使用它,因为最终我会把我所有的财富都投入到基金会里。”他与艾伦捐资220万美元给西雅图湖滨中学,修建了数学中心——艾伦一盖茨大厦。同时,盖茨个人还捐赠1200万美元给他父母的母校,捐助100万美元给弗罗德·哈特森癌症研究中心。1993年秋天,他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让盖茨感到震惊。在他父亲建议下,他和妻子美琳达捐赠240多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基金,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希望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进步能使全人类都受益。老盖茨说,他的退休生活其乐无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挥霍”儿子赚来的财富上。截至2004年,盖茨·美琳达基金已经将25多亿美元用于全球的健康事业,将14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这些善举,为盖茨赢得了好名声。盖茨称,他和妻子发现人类在健康、教育、科研等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消除这些不平等现象。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计算机行业摸爬滚打,盖茨固然有着浓重的“软件情结”,而作为一个科技奇才和商业奇才,他的科技视野和商业视野其实非常开阔。他对生物技术也很感兴趣,他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他创立了一家公司,开发全球最大的可视化信息资源之一——提供全球公共与私人收藏的艺术和摄影作品的综合性数字文档。他还与蜂窝移动电话的先驱者共同投资成立公司,雄心勃勃地计划发射数百颗近地轨道卫星,为全世界提供双向宽带电信服务。
盖茨于1994年1月1日与美琳达结婚,他们有三个孩子。盖茨夫妇曾经表示,他们死后,只留几百万美元的遗产给自己的孩子,其他财产将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有人问美琳达,难道不担心将来孩子们会因此而恨他们吗?美琳达回答道:“他们三人现在还小,我现在只能和他们谈谈吃的、穿的东西。将来,他们肯定会得到一些财产,不过我们会等他们长大些再跟他们谈这个。我们相信,如果父母的教育得法,孩子们对待财富的看法不会和我们不同。”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站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子女来说并不是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与出身贫富没有关系。
如今,作为软件业的霸主,盖茨成为新一代美国乃至世界青年崇拜的偶像。他正带领其部下不断创新,以适应人们对计算机软件越来越高的要求。
“许多人都以为生活是由偶然和运气组成的,其实不然,它是由规律和法规组成的。”盖茨根据他自己的个人经历,对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经验,给青少年提出了一系列忠告。这些忠告展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判断力、灵活的适应力、高度的执行力和丰富的人生智慧。这些忠告是:
第一,适应生活。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成功是你的人格资本。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成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和尊严,而自负是愚蠢的。
第三,别希望不劳而获。高中刚毕业的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也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电话汽车自己挣到手。成功不会自动降临,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你要分解目标,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第四,习惯律己。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好习惯源于自我培养。
第五,不要忽视小事。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烙牛肉饼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他们称它为机遇。平凡成就大事业。
第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要从中吸取教训。
第七,事事自己动手。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多么“酷”。所以,如果你想消灭你父母那一辈中的“寄生虫”来拯救雨林的话,还是先去清除你房间衣柜里的虫子吧。不要总靠别人活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前进。
第八,你往往只有一次机会。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区分。在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不及格分数,只要你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就会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机遇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机遇也许就那么一次,也许你“没有机会”,但你可以创造。
第九,时间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决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
第十,做该做的事。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上得离开咖啡屋去干自己的工作。
第十一,善待身边的人,善待乏味的人。有可能到头来你会为一个乏味的人工作。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用赞扬代替批评并主动适应对方。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