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专题 >  励志人物 > 内容页

【人物】励志人物之拳王阿里

2022-05-25 14:28:02励志人物访问手机版214
阿里
美国拳击运动员
(1942—)
当他终于成为世界重量级拳王,全世界有无数的人知道了他的名字,有成千上万的拳迷崇拜他的时候,他已经更名改姓叫穆罕默德·阿里了,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值得赞颂的人”。他宣布退出天主教,改信伊斯兰教,成为一名“黑色穆斯林”。这是他一生当中最令人震惊的一个决定。可以说,阿里是一位为信仰而战的拳王。
阿里原来的名字叫卡修斯·马塞勒斯·克莱。克莱不是阿里的祖姓,他的祖先是美国黑奴,黑奴总是沿用白人奴隶主的姓氏。阿里憎恶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自然也不会喜欢有一个奴隶主的姓氏。当白人叫他卡修斯或克莱时,他会感到愤怒,但是亲友们这样称呼他,他却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他们是真心爱着他的。阿里曾自豪地说:“白人是否比黑人优越呢?如果他们真的有超人的能力,和我比赛过的60多名白人应该老早便把我打倒在地上,奥运会上的俄国人和波兰人也不会屈居于我之后了。”
阿里还有一个不太好听的绰号,叫“牙擦王”。这是那些不喜欢阿里的人们给他起的。有人说,阿里的“牙擦”是天性如此,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他所采取的战略战术。确切地说,无论是在拳击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他总是絮絮叨叨、喋喋不休,不断地挖苦嘲讽对方,对自己却大吹大擂。他在拳击台上的成功,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那么高,也许与此不无关系,但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从阿里的名讳、绰号即可略知他的人品、个性以及经历,当然这些情况并不足以说明他在拳击运动中的成就。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他首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1942年1月17日,穆罕默德·阿里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阿里和大部分生长于贫民窟中的黑人孩子一样,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一直过着赤贫或半赤贫的生活。
不少作家和记者都说阿里能够开始拳击生涯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事件——他的自行车被窃。这种说法没错,但是并不全面。事情发生在阿里12岁那年。一天,他和朋友漫无目的地骑着自行车到处游逛,正在兴高采烈之际,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他们不得不停下来避雨。就在避雨这段时间里,阿里的自行车不见了。这是一台新车,是父亲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当时他又惊又怕,东奔西跑,四处都找遍了,也没找到那辆自行车。后来有个大人叫他到楼下的哥伦比亚体育馆去,说馆内有一个叫马田的警察,或许能得到他的帮助。
阿里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体育馆。可他一进体育馆,就被里面的声音、景象和气氛吸引住了,丢失自行车的事几乎被忘得一干二净。
体育馆里大约有10名拳击手在训练:有的在打速度包,有的在绳圈内练习对攻,还有一些在跳绳。眼前的这一切在阿里的心里突然引起了一阵兴奋和骚动。当阿里离开体育馆的时候,那位叫马田的警察拍着他的肩膀说:“顺便告诉你,我们每星期二到星期五晚上6时到8时都有拳击训练。这张申请表给你,有兴趣的话来参加体育馆的活动吧。”阿里把那张申请表塞进口袋里,心想:失去了一辆自行车,换来这张小纸片,真不值得……
谁知这张小小的纸片成了他通向凯旋门的第一张入场券:如果这张小小的纸片真是毫不值得的话,也许整个世界和卡修斯·马塞勒斯·克莱本人都不会发现“世界重量级拳王阿里”的存在。应该相信生活本身是公平的,每个人在他的少年时代都能得到一次以上的机会,不要轻易错过。如果这种机会不断地被你的才华所吸引,被你的热情和努力所感动,它就会不断地选择你和引导你走向成功和胜利。阿里在这方面是幸运的。
那时的阿里长得很瘦,而且从来也没戴过拳击手套。当他第一次来到体育馆时,便迫不及待地跳上台去和一名年长于自己的拳手对阵。他没头没脑地向对方猛攻猛击,但不到一分钟,他的鼻子就开始流血了,嘴也被打伤了。他觉得头晕目眩。最后,他被人从绳圈中拖了出来。
阿里完全被打懵了,他甚至想就此放弃拳击这项运动,这时,一位身体瘦长的轻中量级拳击手走过来,搂着阿里的肩膀说:“你会没事的。记着,一开始不要和这些有经验的拳手过招,应该和那些与你一样新人行的小伙子练习。先找人教教你拳击的基本技术吧。”
从此,阿里再也没有产生过放弃拳击的念头,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运动中。
一天,马田对阿里说:“我很满意你的进展,我很高兴你能够坚持练习拳击。我要让你参加一次电视台转播的比赛。你准备下一次上电视吧。”
上电视,这意味着全肯塔基州的人都能看到阿里打拳——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因此刻苦地训练起来。不久,马田安排阿里和一名白人拳击手比赛,结果阿里以点数险胜,赢得了他拳击生涯的第一场胜利。
第一次胜利后,阿里的父亲逢人便说:“我的儿子将成为世界重量级拳王。”
母亲甚至把她两颗门牙之间的裂缝也归咎于阿里:“当你还是个婴儿时,你便有潜在的拳击本能了。有一次我打你的屁股,你竟然发火,并向我反击,结果一拳打坏了我两颗门牙。那时你只有一岁。这说明你一开始出拳便是很有力的。”
少年时代尚未结束,阿里就已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拳击手,参加过167场业余拳击比赛,一共胜了161场。1959年和1960年,阿里蝉联两届芝加哥金手套拳击大赛冠军。最令人难忘的是,1960年,18岁的阿里在罗马奥运会上打败了所有对手,获得了轻重量级拳击冠军。从罗马归来时,他像英雄一样受到欢迎。
出人意料的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阿里独自站在杰弗逊大桥上,把在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抛进了俄亥俄河里。本来奥运会的金牌对阿里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很久以来,他一直很向往它。他在拳击台上拼搏了6年,为的就是这面金牌——从孩提时代便朝思暮想的殊荣。但是抛弃了它,阿里丝毫也不觉得痛苦和后悔,有的只是舒畅和新的力量。因为阿里明白,要建立起在绳圈里战胜对手的信心、决心和力量,需要强大的自尊心和老虎一样的冲劲;要成为拳王,要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种拳王,他还要走更远更艰难的道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促使阿里抛弃了这枚金牌。就在金牌沉入河底之前几分钟,他还在跟那些歧视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者进行着斗争,因为他们不仅侮辱了他,还试图将金牌夺走。金牌不能保护黑人,不能消除种族歧视,阿里冲着黑夜愤怒地喊着:“它不是真金造的!它是假的!我们不需要它!”
1961年,阿里正式转为职业拳击手。
阿里走的路跟以前的拳击手不一样,他不像他的前辈们那么“听话”,他要追求自己的理想。1964年,他战胜利斯顿获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成为一代拳王。同年,他退出天主教,改信伊斯兰教,成为“黑色穆斯林”。这件事,险些使他丧失了职业拳击手的身份和资格,但是他宁肯失去这一切,也坚决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信仰高于一切,这是阿里的崇高之处,也把他的拳击事业带进一个更高的境界,成为一项更有意义的活动。
在阿里的所有行为中,最令人震惊而让人对他刮目相看的一件事是,他顶住了一切压力,断然拒绝入伍到越南打仗。他说:“我为什么要去对付那些越南孩子?我与他们无冤无仇,他们并没有叫我‘黑鬼’啊!”结果,他被美国政府扣压了护照,被世界拳击协会褫夺了“拳王”头衔,禁止他参加比赛。但阿里并不屈服,他提出上诉,并继续在美国国内积极从事反战和反种族歧视的活动。这期间,口才绝佳的阿里跑到各大学和黑人组织发表反战演说,这使美国当局大为恐慌,终于在1970年底宣布他无罪,并恢复了他的比赛资格。
获“赦”后,阿里经过一番努力,又重新登上拳王宝座。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和与他素昧平生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友谊。
当时正值阿里因拒绝服兵役而获罪,一天,鲁迪(阿里之弟)把电话递给阿里说:“接线生说一位叫伯特兰·罗素的先生要和你通话。”阿里接过听简便听见一位英国人爽快的声音:“你是穆罕默德·阿里吗?”阿里做出肯定的回答后,罗素便问他报纸上关于他的报道是否属实。
阿里承认报章并无夸大之辞,随即大声反问道:“为什么每个人都想知道我对越南问题的看法呢?我既不是政客,也非领导人物,我只是个运动员。”
“这个嘛,其实也很好理解。”罗素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极其野蛮的战争,而拳王总是使人有一种神秘感,所以世人都希望知道拳王内心怎样想,这并非单单是好奇心使然。通常拳王是跟潮流走的。你使大家都吃了一惊。”
这位哲学大师说了一番极普通的话,可认真思考起来,却发现它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阿里因拒服兵役被判定有罪,护照被扣留——这和近半个世纪前,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遭遇一样。4年后,阿里的护照才被发还,但他与这位尊贵的忘年之交已无缘相会,因为伯特兰·罗素已撒手人寰。
多么有趣,一位是20世纪的哲学大师,一位是世界拳王,他们竟然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无论是拳击技术,还是人格魅力,阿里都堪称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拳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