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孤独是思考的开始丨享受孤独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刘 强
[班会背景]
11月,离高考还有200天多天的时间,高三学生的心理进入了一个疲惫期,开始岀现浮躁的苗头,而一轮复习也到了关键的时刻,更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所以在喧嚣的环境中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并在孤独中思考。
[适用年级]
高三上学期,11月。
[班会目的]
1.号召学生忍住孤独,敢于面对孤独,在孤独中思考、进步。
2.静下心,沉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为高三下学期积蓄力量。
[班会准备]
1.阅读《孤独六讲》《百年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等书籍。
2.网上搜索与孤独相关的资料文档、视频。
3.指导学生网上搜索文章,如《孤独与寂寞》《孤独是什么》。让学生在网络搜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孤独。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产生思维最好的环境
师:时间到了 11月,距离高考还有200多天,今年剩下的两个月,我们的关键词是“沉潜”,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指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但如何才能产生思维呢?
生1:喧嚣的环境无法思考,安静是必需的条件。
师:静下来就能思考?安静的环境就可以让我们进入思考的状态吗?
生2:不是,如果心静不下来,还是无法思考。
师:是的,有的人表面上是安静的,但内心可能汹涌澎湃。心静下来,也是内心达到最清静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孤独的状态。
第一环节,为孤独正名
(一) 我们理解的孤独
师:孤独似乎是不好的感觉,大家认为呢?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成语:鳏寡孤独。
生1: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的人。
师:对,就是这个意思。孤独还有其他意思吗?
生2:孤立无所依靠的意思。
生3:独自一个人的意思。
生4:不合群的人,比如说一个人性情孤僻,没有朋友。
生5:孤独就是寂寞吧,没有人愿意孤独。
师:孤独就是寂寞吗?
(二) 孤独与寂寞不同(学生提前上网搜索)
生1:寂寞是别人不想搭理你,孤独是你不想搭理别人。
生2:寂寞是没人陪你,孤独是没人懂你。
生3:庸人无聊,天才孤独,人人都有寂寞时光。
生4:寂寞和孤独不同的是:前者是寻找别人,后者是寻找自己。
生5:寂寞者皆不安于寂寞,孤独者却能乐于孤独。
生6: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如同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生7:寂寞是觉得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孤独是觉得自己就是全世界。
生8:寂寞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孤独。
师:看来大家课前做的功课很给力,对孤独与寂寞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所以,孤独者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表现出一种“思考人生”的高贵,或者说,孤独是一种境界。
(三)我们应追求的孤独感
师:孤独的境界是很多人追求的。流行的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有两个孤独,大家能区别它们的意思吗?
生1:两个孤独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前一个孤独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孤独状态,后一个孤独是空虚寂寞的意思。
师:是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真实的自我,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狂欢;而寂寞空虚的人,害怕孤独,一刻也静不下来,只得在与人的交往和“狂欢”中忘却自我,麻痹自己,可是一旦安静下来,顿时空虚无比,倍感孤独。大家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有空虚的表现。
生2:不愿意静下来思考,浮躁,不敢面对孤独。
生3:故意喧闹,不让自己静下来,其实就是内心空虚的表现。
生4:空虚是总想找一个朋友在一起,不敢一个人,还认为是自己害怕孤独。
师:看看名人对孤独的理解。
张爱玲曾经说过:“走在人生前列的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必将孤独。”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周国平说:“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着最热烈的爱。”
爱默生说:“有些声音是在孤独时才听见的,在人群中它们会模糊消隐。”
师:这样的孤独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因为孤独成就伟大。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孤独者,代表安静、代表思考、代表自得其乐,代表了一种哲学的存在。
第二环节,我们曾经有过的孤独状态
师: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曾经有过的孤独的状态,是我们追求的那种内心清静的状态,这里不说那种空虚的孤独。
我先举个例子:孤独就是周末的下午宗普同学一个人在教室安静地学习。
生1:孤独是中午抬起头,发现大家都睡下了,只有我因学习而忘了时间。
生2:孤独是独自在追梦路上的风雨兼程。
生3:孤独是周宁同学在喧闹中专注学习。
生4:孤独是大多数人慢悠悠走向食堂时,卢啥已经从食堂拿着饭跑向教室。
生5:孤独是满天星辰下冲向教室。
师:感谢大家分享的这种美好的孤独情景,这种感觉是不是让你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生6:当一个人静静地学习时,忘记时间,感觉到自己很有力量。
生7:有一天早上我第一个进教室,一个人背书,感觉效率很高。
师:孤独是美好的体验,祝贺大家已经感受到这种体验。
第三环节,孤独是思考的幵始
(一)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读书分享)
师:有一本书叫《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内容网络可查)。
生1:很安静的自习课,我有时会感到孤独,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人生,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感觉到孤独确实是生命的礼物。
生2:刚才大家讲的孤独的感觉,非常让人感动,想想周末的下午宗普一个人在教室里学习,那是多么美丽的画面。
生3:对美好事物的喜欢和执着,让很多人尝尽了孤独,然而孤独,却终将会还给每个人更纯粹的美好与真实。
师:如果我们遇到了 “孤独”,千万不要紧张、不要害怕。孤独,是生命送给我们的礼物,不懂得孤独不足以谈人生,它是人生的催化剂。
(二)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师:在蒋勋的《孤独六讲》中思维孤独是一种哲学的孤独,思维不会在万众欢呼的嘉年华大会上出现,思维需要有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孤独的状态,所以孤独是 思考的开始。
生1:确实,当我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能够很好地思考,效率也很高。
生2:孤独的时候,就是自己想得最多的时候,也是感觉最充实的时候。
生3:孤独是自己思考自己的时间。
生4:孤独时才能开始感悟,开始成长。
师:大凡思考者都是孤独的,都是非常非常的孤独。例如庄子,他孤独地与天地精神往来,不和人来往。庄子几乎从未成为文化的主流者,他的重要性也远不如儒家,可是他追求个人在孤独里的自我觉醒,那是非常重要的思维。
第四环节,享受孤独,成为孤独的思考者
(一) 正是孤独让你出众
师:金庸小说里的不少武林高手有不少是喜欢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不少精湛武学。例如张三丰,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与太极剑。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思考时,他才有了创造的可能性。
我们从正反两方面来举例说明“正是孤独让你出众”。
生1:宗普周末的下午一个人学习,所以他成功了;耐不住孤独的人与男(女)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所以无法出众。
生2: 一个人去吃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以让自己静下来想很多东西。而一群人在一起总感觉热热闹闹,满是喧嚣,哪会有心思思考?
生3:不管有事没事,一下课就跑出去,想想优秀的同学能够连续几个课间一动不动。
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优秀,但似乎每个人都不愿意孤独。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也会认为自己的优秀来源于自己的孤独。
(师总结)看一个人优秀不优秀,其实只要看他在孤独的时候在做什么,是手足无措还是镇定自若?是折腾还是享受?但凡那些害怕孤独,成天在饭桌、酒桌、歌厅里寻找存在感的人,一定会淹没于芸芸众生中。你够优秀吗?你出众吗?请先问问你自己:你够孤独吗?
(二) 享受孤独
师:根据刚才大家一起讨论的,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孤独的好处。
第一,让人清醒,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之美。第二,让人宁静,洗涤心思。第三,有利于思考,使心有所悟,人因悟而开心。第四,孤独的时候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孤独并不是空虚、寂寞,无所事事。孤独的妙处在于,倾听自己的心声,并认真感受和体会在自己的生命里,灵魂流动的韵律与诗意。
生1:人因孤独而成长,我以后要学会享受孤独时光。
师:享受孤独,很好的提法。我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享受孤独”。
生2:曾经有那么一次,早上我第一个来到教室,教室的门还没有开,没有一个人,教学楼也空荡荡的,我感到了孤独,但是很充实,内心充满着信心。
生3:飞快地从食堂跑向教室,经常遇到异样的目光,我孤独,但很享受,因为我为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
生4:那天没有参加同学们的聚餐,一个人听着音乐,静下来看喜欢的书,与自己的身影为伴,却很真实。
生5:没有月亮的夜晩,一个人看着满天的星星,总能回忆出许多童年的温馨往事,很享受。
师:大家说得很好,林徽因说过一句话:“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生:好有意境啊。
师:是吧,听听就能感觉到是一种享受。
与其让生命在无休止的纷争中窒息,不如置身孤独,漂洗心扉,净化灵魂。唯孤独才是既通静又通动的充满自由的天地。
班会小结:
精神,在享受孤独时充实并昂扬起来。
思想,在享受孤独时丰富并成熟起来。
生命,在享受孤独时充满激情并茁壮成长起来。
人生,在享受孤独时变得波澜起伏并华彩纷呈。
[班会延伸]
班会课后每过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尝试过的孤独感,写一写身边的孤独者,写一写如何享受孤独。
[班会总结]
课前先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与“孤独”相关的文章、书籍、视频等,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班会内容。设置一些搜索任务,也让学生充满兴 趣。
本节班会课由孤独说开去,由浅入深给学生们介绍“孤独”,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孤独,进而接受孤独,享受孤独。孤独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不易达到的境界,所以一节班会课确实显得肤浅。但是学生有了对孤独的正确理解,相信以后如果遇到孤独的状态的时候,他们可以坦然面对,可以享受这一份人生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