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德育专题 >  高三上(10-11月) > 内容页

[10月]【国庆】大国总理

3-1-1.大国总理丨国节庆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秦 望
[班会背景]
国庆节,爱国和责任教育正当时,自周恩来总理以来,中国总理历来备受群众热爱。我以几任总理为线索,梳理新中国建设史,特别是推动改革开放的总理,在历史大变局中的勇气与担当,是一种无形的责任感教育,这也切合了高三责任教育的主题。
[适用年级]
高三上学期,10月。
[班会目的]
1.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热情。
2.通过对几任总理勤政治国为民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3.通过了解政治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质、为人处世,学习辩证看待问题的方法。
[班会准备]
1.打印《大无大有周恩来》《朱常基的历史功绩》《CNN访谈温家宝》《温家宝: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创客李克强:创造一个让人时时感到方便的政府》等文章,提前一周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相关视频、文字材料,选取合适的素材。视频《朱铭基总理历年记者招待会经典回顾》、温家宝《仰望星空》(歌曲演唱版),搜集经典图片及总理语录,制作课件,设计班会流程。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十一”国庆,是举国瞩目的大事。政治老师曾给大家解读了“两会”的报告。总理是报告的起草人之一,也是执行者。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大国总理责任重大。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现总理的个人小档案。(课件呈现: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课件播放)
李克强(1955-   ),安徽定远人,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知青,曾任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河南省委书记等职,2013年任国务院总理。
生:哇,博士!
师:大国总理,责任重大,因此,对总理的文化水平、执政能力、为人处世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克强懂法律、懂经济;下过乡,和村民一起挨过饿;当过基层干部,了解基层情况和人民疾苦;做过学校领导,有教育管理经历;做过省委书记,领导过全国农业大省——河南。李克强的经历是能够担此大任的。
李克强经济学的灵魂是简政放权,创造一个让人时时感到方便的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以稳增长和促转型。李克强经济学有三大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这些,大家在报纸上及 政治课上已有所了解。
(课件呈现:《大数据透视李克强的2014» ,中国政治局集体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处理公共突发事件、考察调研、出席座谈会、会见外宾等数百次)
生:哇,总理太忙了!
师:这就是大国总理,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出色的能力难以应对。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一下周恩来、朱错基、温家宝三位总理。(课件呈现)
第一环节,周恩来——相忍为民,鞠躬尽瘁
(学生读个人小档案)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岀生在江苏淮安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大家庭。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副主席等职。在党内、民间,乃至国际上均享有崇高的声望。
师:“两弹元勋”钱学森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载:“我是跟周恩来见面了,可以说,他一句话就把我刺透了,我当时答应周恩来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国现代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周恩来。”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
师:下面我们一起回顾敬爱的周总理光辉的一生,从中寻找一些答案。(课件呈现周恩来不同时期、重大历史时刻的照片)
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是他一生不竭的动力。
生2:遵义会议勇于纠正以自己为核心之一的领导小组错误路线,坚决拥护已不受重用的毛泽东。
生3:西安事变时抓住了蒋介石,是有机会杀蒋介石的,而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曾要追杀周恩来等共产党,但周恩来为了抗战,没报私仇。
生4: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那张照片很帅。(众人大笑)
师:大家从不同侧面领悟到了周总理的魅力源自理想、坦荡、正义、责任。
梁衡那篇《大无大有周恩来》力透纸背,既有细节描写,又有理论提升。梁衡总结周总理的魅力源自“六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六有”: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大家课后再重 读一遍这篇文章,再次体悟一次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生:老师,你讲得不全面。网上有人说他很“世故圆滑”。
师:当然也有关于周总理的不同声音。
师:互联网时代,如何去分辨信息真伪呢? 一看信息源。比如“美国之音”攻击我们国家领导人。美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攻击中国共产党是他们的目标之一,有时中国乱了他们会从中取利。二看说话人的立场。有的人是敌对势力,在评论人和事时,难免添油加醋。三要看当事人。特别是政治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样才不会偏听偏信,极端化思维,理性思考是高中生必备的态度和能力。
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时,也有一些偏激的想法,后来阅历的人和事多了,阅读的书多了,视野逐渐打开,看人看事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评价政治人物,不要只看一些小事,主要看他在治国方面的作为。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了一整套兴邦治国的方针。主要有:必须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把经济建设摆在全国工作的首位;在综合平衡中进行经济建设方针;允许个人所有制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要扩大。
师:周恩来是一位实干家,共和国的“大管家”,他一旦认定毛泽东是个堪当中华崛起的领袖时就终生追随。周总理认定,只有团结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建设好国家,服务于人民。
第二环节:朱镕基——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生读个人小档案)
朱镕基(1928— ),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曾被打成右派,蹲过牛棚,后主政上海。以擅长经济管理和务实作风著称,1991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曾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1998年出任总理,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推进改革。2003年3月退休后,不题字、不立传、不问政事的朱镕基把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留给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唱京剧、拉二胡,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子女皆自谋职业。2014年向实事助学基金会捐赠自己六本书的所有版税4000余万元,入选“2014胡润慈善榜”。
师:他是一位备受海内外关注,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层官员。卓越的经济头脑,心怀坦荡,疾恶如仇的个人品格,使他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现实中个性非常鲜明。
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谈谈你的感受。(播放《朱镕基总理历年记者招待会经典回顾》,5分钟)
生1:我很喜欢他的风格,特别风趣幽默。他答记者问:“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
生2:看他长相、说话,很有魄力。
师:朱铭基主政期间,大力推动国企改制、财税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医疗制度改革、邮政制度改革、海关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机构改革。朱镕基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开启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他是一个先驱、一个探索者、一个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的人。
改革往往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功绩与诟病并存,对于朱镕基改革的讨论与评价,实际上一直未曾停止过。有人说国企改制造成了大量国资流失,更造成大量工人下岗失业乃至生活困难;说朱镕基的改革造成了多个领域的混乱局面,是失败的。大家怎么看?
生:我们不了解。
师:不怪你们,朱总理当选副总理时,你们还没出生,当总理时,你们才上小学。(笑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比前几年更好了?
生:生活肯定是越来越好了,但我们不知道和他有什么关系。
师:事实上,从今天的成就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改革是相对成功的,中国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经济,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进出口和投资在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技术进步更加迅速。
师:这个阶段是有大批国企工人下岗,承受了改革的阵痛。你们的师母就是那时下岗的,现在活得更好了。如果不下岗,我们是没有勇气走出来的,你们也就见不到秦老师了。(众人大笑)
恰恰是这个阶段看起来显得激进的改革,奠定了此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有时,所谓“激进”其实代表着推动改革者的决心,一种不达到改革目标绝不放弃的决心。在中国,往往只有看起来略显激进的改革才能真正产生改革的效果,
因为既得利益集团对部分改革规划、政策的抵触和化解,使得激进的改革往往变成“正常”的改革。而“正常”的改革,在被抵制它的力量削弱后,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大历史的角度看待一个时期、一个人,只有当我们读懂了一个时期,才能理解那个时期的困境和艰难;只有读懂了一个人,才能理解他的智慧、果敢、勇气和忧伤。
(课件呈现朱总理退休后拉二胡和妻子旅游的照片)大家看,朱总理的怒气还在吗?谁来描述一下他的形象。
生3: 一个慈祥的老人。
师:由“怒目圆睁”到“悠闲自在”。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潇潇洒洒。其实,太平盛世,百姓的日子最美,可总得有人去担当,去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谁不想天天坐在沙发上喝红酒呢?(学生唱“课前一支歌”,歌曲中的情景)
(众生大笑,继而陷入沉思。课件呈现)
第三环节,温家宝——风雨无阻,至死方休
(生读个人小档案)
温家宝(1942— ),天津人。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构造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队技术员和负责人,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2003年至2013年任总理。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温总理的才学。
(文字材料)温总理访问欧洲前,接受欧洲几大媒体记者的采访。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道:你晩上经常读什么书?掩卷以后,什么事情让你难以入睡?
“你实际上是在问我,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那么,我引用下面的六段诗章,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引用的第一例是左宗棠23 岁时在新房门口贴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第二例是屈原《离骚》中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三例是郑板桥的《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第四例是宋朝张载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五例是艾青1938 年写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六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的话,后来作为他的座右铭,死后刻在墓碑上:‘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生:哇,温总理好有才。
师:大国总理不好当啊。不仅要有才,还要有阅历,圆熟的处事能力。
还有更有才的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温总理的诗,后来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定为校歌。(播放《仰望星空》配温总理事迹情境演唱版,5分钟)
从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事?
生1: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举办奥运、金融危机、舟曲泥石流……
师:温总理这一任还做了很多事: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物权法的制定使合法的私有财产得到法律保护;废除了收容遣送条例,使农民自由进城务工,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税的彻底取消,让9亿中国农民依法告别延续了2600 年的“皇粮国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低保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稍加梳理就会发现,这十年,有多少件大事值得中国人铭记,而每一次不管是在中外记者会还是事件现场,我们总是能感受到温总理传递的来自国家的信心、温暖和强大的责任意识。
更为可贵的是,诗中还体现了温总理博大的胸怀,对自由、正义和真理的向往。在他的第二任期,提出推动政改。他在不同场合讲:一个政党在执政之后,应该和夺取政权时期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政党应该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事。政党的政策和主张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上升到宪法和法律的高度,任何党派、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认为这是现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特征。我将我的政治理念归纳为四句话: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人感到安全可靠,让社会充满公正,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尽管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阻挠,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在我能力范围内,贯彻我的理念,加快政治改革的步伐。我想用两个词来表达我的决心:风雨无阻,至死方休。
然而,这也成为很多人批评他的靶子,说他只说不做。一个平民出身的总理,能大力倡导政改,已为不易。我认为温总理做了他能做到的,没做他做不到的。
自从敬爱的周总理开始,几任中国总理都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忧国忧民,他们真正关心老百姓。温总理在抗震救灾中也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总理的高尚人格,将近70岁的温总理多次深入灾区,地震发生后不久他就到了四川,还把大半个国务院搬了过去,外国媒体都说中国总理是其他人学不来的!
班会小结
我们了解了三位总理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评价。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给他们下一个定论,恰恰相反,可能我们的评论过些年就会被后人推翻。我们的最基本目标是给予那些聚焦世界目光的伟人以基本的认识与还原,让我们汲取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力量,学会责任和担当。
[班会延伸]
1 .课后重读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
2.高考之后看《朱镕基传》和《周恩来传》。
[班会总结]
本节班会借国庆节之机,向学生营销责任感、使命感之精神动力,班会设计以现任总理李克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流程设计:周恩来——相忍为民,鞠躬尽瘁,朱镕基——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温家宝——风雨无阻、至死方体,三个环节,层层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去体悟执政者的人格魅力,在历史政治的激流中勇于担当,勤政为民,圆熟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国总理风采。
网络时代,切忌单一的灌输。在讲三位总理事迹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教师从正面加以引导,运用心理学工具帮助学生分析,教会学生辩证看待人和事,从而达到弘扬正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目的。有关大国总理的班会,我已开过三届,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仍记得这节班会。为准备这节班会,我陆陆续续读了50多本相关著作,浓缩成了这节班会。读者可以节省大量阅读时间,直接借鉴这节班会进行操作。这节班会,课前印发了大量材料,班会时可以省略许多语言。没有学生课前的材料阅读,这个班会需要两节课,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一周读材料的时间,这节班会才得以一节课完成。
附:往届学子班会记忆。
学生1:我个人最喜欢的班会课“大国总理”。从周恩来到朱镕基到温家宝,我们在人物长廊中徘徊、品读、沉思,体悟人性、担当、责任、抱负,我们也应成一片海,成一方宇宙。
学生2: “大国总理”……在这些人的故事里,你可能会被感动、震撼,“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所以,怎么会不受感染想要去做点儿什么呢?做个有所担当的人吧,从个人、家庭到社会。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