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丨审美话题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刘 强
[班会背景]
3月,春暖花开,一切都是美的。除了让学生学会发现美、体验美,还要让学生学会创造美。所以在这美丽的季节里,通过班会让学生拥有心灵美,学会关爱他人,能够让周围的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幸福。
[适用年级]
高一下学期,3月。
[班会目的]
1.让同学们明白自己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换种心态就会获得幸福。
2.让同学们懂得“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
3.达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班会准备]
1.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文档、视频。
2.让学生提前去网上搜索与雷锋相关的文章。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播放短片《天堂与地狱》。(故事内容网络可查)
师:短片里,地狱里他们各顾各的,只想着自己,虽然每人都有一把汤勺,但是汤勺太长了,有汤也吃不到嘴里;但在天堂,他们用长长的汤勺互相喂着吃,结果吃得津津有味。看完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1:付出爱就会得到爱。
生2:心里有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爱,就会感觉到很幸福。
生3:助人为乐。
师:地狱代表着苦难,天堂代表着幸福美好。这其中的区别就是爱与付出的问题,不愿意付出当然也不会得到爱。
第一环节,你愿意成为哪种人?
师:在社会上有这样四种人:一是没你不行,二是有你更好,三是有你没你都行,四是没你更好。这四种人大家做何理解?你想成为哪种人?
生1:没你不行是指你很重要,你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有你更好,如果有你我会更加快乐,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生2:有你没你都行指你不是那么重要,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生3:没你更好是指你的存在让我很苦恼,如果没有你我将会更加幸福。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第一种人是最重要的,但是一个人身边最重要的人也只 是很少的几个,所以大家更应该做“有你更好”的那种人。
生4:是啊,我的存在如果让身边的人更好,那我也是很开心的。
师:那我们来做一个填空题: ,有你,真好!还记得 。
生5:初中的王老师,有你,真好!还记得在我生病的时候你无微不至的照顾。
生6: xx同学,有你,真好!还记得你给我学习上真诚的帮助,让我对学习有了信心。
生7: xx死党,有你,真好!还得我们十年来相互的照顾与友爱。
生8:老班,有你,真好!还记得……(掌声响起)
师:看来我们身边有很多人的存在让我们很幸福,因为有了他们,生活才更美好。这也是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第二环节,成人之美
师:君子成人之美,谓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
《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之人,是出于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对别人的缺点善意地指出,对别人的危难尽力相助, 帮助他人总会有回报。
故事一:成人之美,“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网络可查)
故事二:嫦娥为什么要奔月?(网络可查)嫦娥之所以要奔月,她是代替夫君 饮下了飞往月宫的毒药,甘愿忍受旷古的寂寞与无边的寒冷,以成全夫君为造福于 人间的美好生命。这也是一种伟大的牺牲,这是高调的成人之美。
故事三:“孙穆王成人之美”。(网络可查)
师:这三个故事其实都在说明成人之美,同学们对成人之美有何理解?
生1:成全别人的成功,成全别人的好事。
生2:帮助别人实现美好的愿望。
生3:成全别人,好像都要牺牲自己。不管是奥德伦、嫦娥,还是孙穆王都有一定程度的牺牲。不过他们三人也都愿意,并没有因失去而不去成全他人。
生4:成全别人,幸福自己。
师:大家说得很好,“成人之美”的内涵,实际上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 “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第三环节,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一)让社会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师: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雷锋、郭明义这些人,但让社会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其实很简单,我们的一言一行也会让大家幸福或者痛苦,大家可举例说明。
生1:公交车上给人让座,他们一定会很幸福。
生2:随地乱扔乱弃、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让人感到痛苦。
生3: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陌生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的热诚帮助而幸福。
生4:扶老人过马路、帮老师拿东西都会让他们感到幸福。
生5: 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有时候代表着幸福。
生6:所有的举手之劳。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让大家因你的存在而幸福,并不需要做得如何轰轰烈烈,一举一动都可以让人感到幸福。
播放视频短片《公益广告之关爱他人,快乐自己》。(内容网络可查)
师:大家看得很温暖吧,我们应该成为光明的使者,成为传递爱的使者。
(二) 让亲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师:说到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我们最应该让我们身边的亲人感到幸福。播放短片《妈妈洗脚》。
师:看了这个公益短片,大家有何感想?
生7:最幸福的是那个妈妈。
生8:这其实就是孝心的传递,对家人要有孝心,要有爱心。
生9:回家不再和妈妈吵嘴,听妈妈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妈妈做家务。
生10:给父母一个拥抱,感谢他们养育我们的辛苦。
师:大家说得很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引领我们走向幸福。因为我们的降生感到幸福的首先是他们,因为我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首先是他们。
师总结:我们最应为父母创造幸福,让他们幸福是我们做人子的最起码的底线。有了让他们幸福的信念,有了让他们幸福的行动,我们才有资格去谈孝敬、讲 报答。
布置任务:回去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
(三) 让老师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师: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世界上最为之骄傲的除了父母之外,就是老师。在我们的一生中,为我们付出最多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我们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献给父母、献给老师。我们平时能做些什么可以让老师幸福的事呢?
生11: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2:课间我们在楼道里玩耍,遇到老师主动给他们让出一条路来。
生13:上课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上课时有积极的状态。
生14: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会很幸福。
生15:上课前把讲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老师一个好的上课心情。
师:大家刚才说的每一件事我都感觉到很幸福,是同学们有心了。让我们的老师因为你们的存在,更因为你们的成长而感到幸福。
第四环节,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师:我们每天从早上5: 40到晩上10: 00,十几个小时吃、住、学、玩在一起,我们同学之间成了最亲密的伙伴、战友。我们更应该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大家聊聊哪些同学的存在让我们幸福。
生1:晁哥每天给同学们分东西吃。
生2:刘建青坐在前排时总是积极地帮助老师擦黑板。
生3:班级里有不少人带给大家欢乐。
生4:自习课不说话,为别人营造安静的环境。
生5:卫元喜每天早晨第一个起床,叫醒其他人,这个习惯坚持了三年。每天早起开门,不让同学在外面等。
生6:夏天和周宁一起跑步,她说她会记得这一段日子,我也会记得,因为相互陪伴,很暖很幸福。
师:大家讲得很好,原来我们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幸福满满。但有时候,我们的一些行为可不是让我们幸福,我们现在直接提出来,以敲响警钟。
生7:说话不文明,讲脏话,甚至污辱人的语言。
生8:上课捣乱,安静不下来,影响大家学习。
生9:不尊重自己的同学、老师、朋友等。
生10:颓废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到别人。
生11:如果我不能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我至少不会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痛苦。
师:大家把问题都列出来,同学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像我们不能把传染病传给同学一样,我们也不应该有上面的问题,不应该带有这样的不良示范,更不 应该传染给身边的同学。
班会小结:
师:我给大家总结一下,也算一个倡议。
第一,生活上互相关照。
咱班外地学生很多,他们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他们远离家乡需要大家多关照。实际上不仅是外地同学,咱们每一个人都有在生活上需要他人关照的时候。大到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小到递本书、让个位、带份饭、倒点水、借点钱等。当别人请求的时候,没有特殊原因,希望你不要拒绝。当然,如果你发现别人有需要时,能够主动地关照一下会更好。
(接着播放央视主持人出演的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同学们看后很感动)
第二,心情上互相抚慰。
我们离开父母,在外求学,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困难,心情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学习的深入、压力的增加、失败的打击都将是常态。这就需要大家尽可能地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争取让其他同学从自己这里得到的都是正面的情绪、积极的态度、阳光的心情,请记住以下“十个多一些,十个少一些”:
多一些体谅,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摩擦。
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互助,少一些干扰。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取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不屑。
多一些充实,少一些空虚。多一些坚持,少一些放弃。
多一些欢笑,少一些哭泣。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
让别人难过的话不说,让自己后悔的事不做。
第三,学习上互相帮助。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何谓同学? “同学”就是在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的人!
再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谁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因此,有“虚心请教”,须有“不吝赐教”。
如果大家能够做到生活上互相关照,心情上互相抚慰,学习上互相帮助,那么就能实现“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班会延伸]
1.调查:你能给同学带来什么?什么是你不应该给同学带来的?
2.命题周记《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班会总结]
本节班会以寓言故事引入,能够吸引住学生。再由幸福说开去,引领到让别人幸福自己才最幸福。接着“成人之美”等相关故事的分享,让学生对“让他人因 我的存在而幸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自己的存在让社会幸福,让家人、老师幸福,最后落到“让同学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给学生提岀了建议:生活上互相关照,心情上互相抚慰,学习上互相帮助。
班会课设置许多问题,让同学们参与讨论,通过讨论思路更加清晰。搜集许多典故,让班会课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