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秦望
[班会背景]
母爱,是永远谈不完的话题。5月11日母亲节,恰是感恩教育的好时节。可是,这些年来,感恩教育泛滥成灾,令学生闻之色变。让感恩教育为学生喜闻乐见,成为整理和疏通与亲人关系的一个机会,是本节班会要探索的。
[适用年级]
高三下学期,5月。
[班会目的]
1.通过观看视频、交流探讨,使学生懂得母爱的本质在于关心孩子成长。
- 通过分析探讨,使学生掌握处理母子关系的方法。
- 使学生认识到母亲的重要性,启蒙学生的父母意识。
- 重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中“母爱”这一节;重读张德芬的《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一书中有关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章节;重新翻阅王东华的《发现母亲》一书;重读傅佩荣的《国学的天空》中关于孝敬的章节。
- 筛选感恩教育素材,选取一张照片(如下页图),一个视频一一《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一个故事一《拦路索水的老牛》。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母亲节到了,网上流传这样一张照片。(见下图)

师:看了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们沉默了一分钟,表情凝重)
生1:这个小女孩儿真可怜!
生2:有妈妈就是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平常的
幸福。
师: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节到了,我们在感恩母亲的同时,一起聊聊关于母亲的话题。
师:我们一起看一个招聘启事(播放视频短片《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第一环节,招腭启事——《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师:看了视频短片,这个运营总监的工作对应聘者提岀了哪些要求?
生1:一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没有节假日,节假日会更忙,身体强健,因为要经常站着或弯腰工作。
师:还有哪些?谁来补充一下?
生2:懂金融,会理财,还要会烹饪。
师:还有什么?
生3: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师:这样的工作,多少报酬?
生4:没有工资。
师:应聘的人有什么反应?
生5:这很辛苦,这一定是疯了,这不人道,这几乎包括了所有工作。
师:这样的工作有人干吗?
生(喊):妈妈。
师:妈妈如此辛苦,我们如何回敬妈妈的爱呢?“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为人们津津乐道、熟读成诵的名言佳句,它们表现了一种悠久的、生生不息的民族情结——感恩。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呢?
生6:给妈妈洗脚。
(众人大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
生7:觉得很滑稽,其实,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好,初中时老师布置作业,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我们家都是自己洗脚的,妈妈不让我洗,后来,我给妈妈端了一盆水,我和妈妈分别洗,一边洗一边聊天,感觉挺好的。
师:给妈妈洗脚,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感动,老师也是用心良苦。其实,你只是不习惯,但能给妈妈端水并和妈妈聊天,这是更高层次的孝敬。
师:给妈妈洗脚,如果你和妈妈都愿意,也不失为一种表达亲情的方式,搞成运动就不好了。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问题就很多,郭巨埋儿奉母,在今天是违法的;卧冰求鲤、尝粪忧心是有害健康的,与现代教育精神格格不入,无助或有害于孩子独立刚健之人格的养成与发育。我们在一些景区仍然可以看到“二十四孝”宣传景点,这是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的。
师:当代中学生,我们对孝敬父母应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环节,感恩母亲——孝的境界
师:在诸多关于孝的论述中,我更喜欢道家的说法。
(课件展示,《庄子•天运》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师:傅佩荣认为庄子把孝分成六种境界。第一,用恭敬来孝顺。第二,用爱心来孝敬。第三,行孝要能够忘记双亲。第四,孝顺要让父母忘记我是子女。第五,孝顺,我要同时忘记天下人的存在。第六,孝顺的最高境界,即让天下人忘记“我在孝顺”这回事。
师:同学们,孝顺的这六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难,你做到哪一个层次了?
生1:我能做到第一个层次,放假回家,如果妈妈把饭做好,我就端饭端菜让她先吃;吃完饭,我洗碗。不过,有时妈妈不让我做。
师:做得好。
生2:我能做到前两个层次,我跟父母说话的态度好。
师: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课件展示,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替父母做了事,等你工作了请父母吃好的,不一定就是孝顺。为什么呢?“色难”,态度很重要,我们在做卷子时,一个问题想不清楚,正好妈妈给你端了一杯奶进来,你没有好脸色地说:“我闹心着呢,别烦我。”妈妈的心,即使在夏天,也是冰凉冰凉的。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生3:我第一个层次都没做到。有时心情不好,就和妈妈顶嘴。
师:真诚地反思自己,就是一种孝的态度,我们能做到大多数情况下和颜悦色就不容易了。如果偶尔没控制好情绪,事后一定要道歉,这才是我们对父母应有的态度。
师:儒家所强调的孝,也就能达到第二个层次,而道家所提倡的孝,却是更高境界的孝。第三个层次通俗地讲就是能将父母当朋友;第四个层次是指父母能够将自己当朋友;第五个层次是指行孝时不受世俗和别人看法的影响;第六个层次是指做了但不放在心上,做得很自然。
在现实中,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的满足,而是情感的慰藉。
师: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响彻了大江南北,反映出人们对孝的真正需求。“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在这平凡的点点滴滴中,我们无形中便达到了孝的最高境界。等到你们工作T,应该常回家看看。而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4:把在学校的烦恼回家跟妈妈说说,取得好成绩回家报喜,在学校努力学习。
师:对,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情况,不让父母因无法了解你而担心。
师:把父母当朋友,有什么事跟父母说,有难事向父母求助,跟父母快快乐乐一起游玩。心怀敬意,而又自然地交往,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三环节,交流母爱——母爱的本质
师:刚才我们看了视频短片,这样的工作,你们想干吗?
生1:不想。
师: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从事此项工作,甚至还乐此不疲呢?
生2:妈妈都是爱孩子的。
师:你们对母爱怎么看?
生3:母爱是无私的,她给孩子做的任何事都是不求回报的。
生4:母爱是最长久的。
生5;母爱是出于本能,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老母鸡也能做的事。
师: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拦路索水的老牛》。(略,网络可查)
(我绘声绘色地讲,学生静静地听,他们被打动了,有的学生眼中闪着泪花)
师:故事中的老牛为什么冒险拦军车?也许,我们会想出很多高尚的词语,事实上,因为小牛渴了,作为小牛的母亲,它必须为小牛找水喝。这就是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母爱。
师:如果仅停留于此,那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母亲和母牛、母鸡对孩子的爱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有些迷惑不解)
师: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值得赞美的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大多数女性希望生孩子,这是人的本能,在动物身上也能找到。但孩子必须长大,脱离母亲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生命,这时,那些自恋、专制和贪婪的女人就会觉得非常地痛苦。所以,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除了孩子的幸福,一无所求。
师:等你当了父母,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我有恩于你”的架势,那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平等精神格格不入。父母还要适度隐退自身,这对儿童自为、自主、自立、自强人格的铸成大有裨益。正如高德胜先生所言:“我爱一个人,不是要让他成为与我一样的人,或者变成我的一部分,而是要使这个人更好地成为他自己。”“真正的母爱从一开始就朝着自身的隐退努力,使自己逐步变得’多余’。”“母亲爱孩子不是让孩子依赖自己,而是为了孩子独立,成为他自己。”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母亲都能做到这一点。母爱也会有依赖、索取、控制的成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
第四环节,不良母爱——如何修复与母亲的关系
师:著名台湾灵修作家张德芬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试着和父母“离婚”。她认为,天下绝对有不是的父母,但是,我们的生命能量来自他们。如果我们不承认他们,与他们的关系不融洽,这绝对会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因此我们要试着修复与父母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把功能不良的父母关系分为两种:疏离和牵缠。
师:疏离是因为母亲对孩子冷漠,甚至在身体或情绪上、言语上有暴力倾向,孩子长大后就会以同样的冷漠、忽视和怨恨来对待母亲。公开场合,孩子们不愿意暴露家庭隐私,我带过的学生,这种情况每届都有。我们18岁了,应该以成熟的心态来对待,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她们有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所以,给我们的爱未必适当。
师:最棘手的还是牵缠。这类关系通常来自过度关心保护孩子、喜欢操控孩子的父母。你们的母亲有没有这种情况?
生1:还没上大学呢,我妈就把我将来住的房子都买好了,让我毕业后就回济源工作,好生活在他们身边。
(众人大笑)
师:这种心情也能理解,如果你不想回来也未尝不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是要看机缘的,我有个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已经在北京实习了,工作非常好。可因为她妈妈就她这么一个孩子,非得让她回来,她只好回来了。结果,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不满意。而另外一个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则留在了网易,自己很满意。我们这个小城市,岗位就那么多,就是从北京大学毕业回来,也不能让你立即当市委书记,是不是?
生1:我有反抗精神,我姐默许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岀去看看。
(众人大笑)
生2:我妈为了让我能在高考时有个好成绩,请假前来陪读,我心里很愧疚。
师:其实,这是母亲放不下孩子,在高考备考这个特殊阶段也是可以理解的。将来你们工作了,妈妈也许会用苦肉计,比如生病、流泪、伤心,甚至断金钱援助、断绝关系来威胁,让你们屈服。你们怎么办?
生3:我该关心还是要关心她,但我还是要做我自己的事。
师:其实,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生4:老师,那你说说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师:这是比道家还高的孝的第七层境界一智慧的孝,就是要帮助父母成长。
下面我们来看张德芬的两个案例:
案例1:有一次,父亲还拿“断绝关系”来要挟我,当时我的回答是:“断就断。”我好一阵子不跟他们联络,然后再若无其事地打电话给他们,他们的气焰就小了。
案例2:以前我父亲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会愁眉苦脸地跟我说东道西:“哎呀!年纪大了,儿女都不在身边,我是孤独老人。”这时候,我会说:“爸,如果你自己不能找到幸福、快乐,就算我为你搬回台湾,住到你的隔壁,你都不会快乐,而我还牺牲了那么多,这样,我也会不快乐。你是成年人了,你要为自己的幸福、快乐、健康负责。”他听了几次我的演讲之后,开心地告诉我,他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
师:明白了吗?方法是什么?
生5:坚定自己的做法。
师:是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帮助父母提升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众生笑)
生6:帮父母找乐子,比如打打太极拳,上老年大学,照看花儿或小动物什么的,让父母老年发挥余热,活得更有价值。
班会小结:启蒙学生的父母意识
师:这么早就领悟到了,你们以后与父母关系会健康很多。除了帮父母找乐子,还要多打电话问候,挤时间回家看看,这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之所以跟大家讲这么多,是因为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要做母亲或父亲。
生:哪儿跟哪儿啊,太遥远了吧。
师:其实一点也不遥远,你们大学四年,毕业后很快就会把恋爱、结婚提上日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14岁时就开始陆续给她写了6封信谈爱情。
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先生认为,为父为母的意识应该大大提前,提前到结婚,提前到恋爱,甚至完全应该提前到青春期开始的中学阶段,这样婚前与婚后便互为一体了。由于应试教育的紧迫性,我们进行的仅有预防早恋教育,而没有开设爱情教育这一课,这是大家高中毕业后要弥补的,衷心祝愿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现代的优秀的母亲。
[班会延伸]
1.高考结束后的长假期及大学阶段抽空看爱情教育相关书籍,推荐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的教育》、李迪的《我和学生谈爱情》、苏珊的《因为爱情:成长中的亲密关系》、马修的《爱与被爱的艺术:亲密关系的七个层次》、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创造完美的两性沟通》、熊宏哲的《围城内外:西方经典爱情小说的进化心理学透视》,因为大学是练习爱情阶段。
2.推荐高考后看《爱情保卫战》这部电视剧,了解爱情和婚姻。
3.让学生记住大学阶段阅读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和蔡笑晩的《我的事业是父亲》。
[班会总结]
本节班会是借母亲节之机召开的以母爱为主题的班会,基于从小到大,感恩教育泛滥、肤浅的现实,对18岁的高中生应该上升到认识母爱的本质(绝不仅仅停留在母爱的感动和回报上),进而教学生整理和疏通与父母关系来展开。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一孝的七层境界一母爱的本质一正确处理与父母关系,逐层深入,最后落脚点在做一个现代的优秀母亲。启蒙学生的父母意识,为未来顺利步入爱情、婚姻、家庭而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