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刘强
[班会背景]
愚人节,高三学生忙中取乐,愚弄人以及被人愚弄。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个愚人节也算是一个快乐的调节。济源是愚公的家乡,有人则称被愚弄的人为愚公,大家快乐玩耍,其实他们知道愚公并不愚,反而是个智者,现在我们都在倡导学习愚公移山精神。高考冲刺的最后时刻,坚持不懈,拥有顽强毅力,不怕困难尤其重要。作为愚公的儿女,更需要拥有愚公移山精神。
[适用年级]
高三下学期,4月。
[班会目的]
- 激励学生坚持到底,直到成功,高考的备考阶段,贵在坚持。
- 学习愚公精神,做愚公家乡好少年,做愚公的传人。
- 收集整理愚公移山相关故事材料。
- 研究愚公移山精神。
班会导入
集体朗诵文言文《愚公移山》。背景音乐《愚公移山》,江涛演唱。
第一环节,再学《愚公移山》
师: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好,我们济源是愚公的家乡,今天我们重温《愚公移山》这篇课文。首先请大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
生1:愚公不“愚”,因为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有远大的抱负,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生2:大智若愚。
师:那智叟呢?
生3:智叟不“智”,因为他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的力量估计得过低,鼠目寸光。
师:是的,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第二个问题,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生4: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师:说得很好。第三个问题,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生5:釆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则寓言也意在赞美愚公移山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
师:第四个问题,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6:说明了想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师:是的,有决心,并且坚持不懈,理想一定能够实现。还有与愚公移山相类似的成语,大家知道是哪些吗?
生7: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生8:精卫填海。
生9:铁杵磨针。
师:非常好,这些成语都是说明有决心并坚持不懈的。
第二环节,“愚公儿女”爱“愚公”
师:《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大家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也都理解文章的意思。刚才大家说了,愚公不愚,但对于愚公的做法一定会有不理解的声音吧,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1:困难太大,不如搬家或修路。
生2: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生3:把山移到别处,又挡住了别人的路。
生4:破坏环境和生态……
师: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愚公家乡的儿女,现在给大家时间来反驳这些声音,作为愚公儿女,我们会有爱愚公的一万个理由。
生5:搬家或修路是知难而退的想法,达不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效果。愚公面对困难时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生6:说愚公破坏环境更是无稽之谈,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要有发展的眼光。
生7: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还懂得地理,在那个时代是“知识型”农民。
生8: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叟先斥后驳,而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果使智叟哑口无言(“无以应”)。
生9:他懂得哲学,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生10:他吓怕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决心和毅力。
生11:从个人出发,可能是“愚”的,但他为子孙着想,为后代造福。
生12:若像智叟那样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话,将永远“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0
生13:遇到事情如果不行动,那么将什么也解决不了。
师:历史上无数的“山”都被“愚公”们搬走了,我们是愚公的传人,要更明白愚公移山所代表的精神,大家刚才讲得就非常好。
第三环节,主席推介愚公移山精神
师:我们是愚公的传人,我们从内心敬佩愚公。事实上,愚公已经是中国人的一个符号,代表着不怕吃苦,不怕任何困难,敢于创造,敢于胜利的精神,是独一无二的“愚公移山精神”。看下面资料:主席眼里的愚公移山精神。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发表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赋予了愚公移山故事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这个典故在中国也逐渐变得家喻户晓,“愚公移山”从此成为表现中国人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特质的典型用语,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4年11月8日,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畅谈互联互通宏图。
师:上升到“愚公移山精神”,大家如何理解呢?
生1:有决心并坚持,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生2:认定了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
生3:敢于立大志向,不怕困难。
生4:敢于创造、创新,开创未来。
师:大家说得不错。愚公移山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愚公移山精神,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我们济源人眼中的愚公移山精神。
济源市委党校赵晓丽:持续奋斗是凡事得成的不二选择,济源亦须不断弘扬愚公久久为功的韧劲,坚持工业强市,济源经济社会才能得到跨越式发展;正是持续地改善民生,济源人民的生活才节节攀升;正是持续地自我完善,济源城乡面貌才日新月异。重在持续,济源要一如既往,心坚所执,咬定鹄的,锲而不舍。
愚公移山精神研究室梁军:习近平主席曾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上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作为点睛之笔畅谈互联互通宏图,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开放包容的时代新内涵。愚公移山精神开放包容的时代新内涵为济源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打破边缘城市的思维,主动与高端接轨,吸纳先进理念,促进机制体制的创新,把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济源市档案局马红战:我眼中的愚公移山精神就是几个字:“翠”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敢”一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闯劲”;“先”——思想创新先行先试的“试劲”;“公”-一立足自我造福他人的“共劲”;"和”一一团结一致共同向前的“合劲”。我们济源,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渗透着愚公移山精神,每个团体都践行着愚公移山精神,每个时代都体现着愚公移山精神。我们济源人,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着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扩展着愚公移山精神的外延。
《济源观察》特约观察员赵公文: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加强对愚公移山精神的宣传与传播是提升愚公移山精神境界的课题与任务。愚公移山精神,必须走出济源,走出河南,在国家与民族的高度上,去宣扬愚公移山精神,把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精神生活,使它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价值体现。
第四环节,决胜高考,做愚公的传人
师:时间已经进入四月,离高考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随着时间的减少,大家的压力空前巨大,甚至有些同学感到前路迷茫,这些迷茫与愚公面前的太行、王屋二山相比又如何呢?
生1:不值一提。
生2:是的,和愚公面对的困难比真的不算什么。
师:其实也不是这样,高考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座大山,一座大的无法逾越的山。
生3:我们应该像愚公一样,艰苦奋斗,坚定目标。
生4:下定决心就勇往直前,决不退缩。
生5:愚公移山精神代表着信心,必胜的信心,我缺少的就是这个信心。
生6:持续奋斗是我们高三学子的不二选择,要有韧性,有韧劲。
师:大家说得很好,作为愚公的儿女,我们无形中或多或少具有愚公移山精神。尤其是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去的济源学子,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都会很深刻。下面是学哥学姐们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
电子科技大学济源学子孔双峰:当愚公挥舞着羊角镐劈向面前的大山时,他的心中不是对困难的畏惧,而是对未来通天坦途的向往!正是对“无陇断焉”的向往,让他在面对智叟的诘问时平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豪情。心中的向往不消失,前行的脚步便永远不会停下!愚公那不落人后、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正是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
北京师范大学济源学子郭雨蕙:吾皆生于愚公故里,长于济水之源,正值风华正茂,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气魄。身处象牙塔,大都不会遇到如太行、王屋般需“子子孙孙无穷匮”才可挖去的大山,但丘陵与小山之多,不计其数。倘有愚公心之诚、心之固,学以致用,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则山可移,路可通,何患不能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和两位学长的分享,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应该向愚公学习哪些精神?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高三学子做愚公好儿女发誓向愚公学习如下精神:
- 学愚公坚持不懈,持续奋斗,做有韧劲的高三学子。
- 学愚公不畏艰难,不惧万险,做能吃苦的高三学子。
- 学愚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做有勇气的高三学子。
- 学愚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做能开拓的高三学子。
- 学愚公团结一致,共同向前,做会合作的高三学子。
- 学愚公胸有成竹,志在必成,做有自信的高三学子。
班会小结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作为愚公儿女,我们耳熟能详,济源的城市精神也是:愚公移山,敢为人先。我们誓死捍卫愚公移山精神,我们都明白愚公不愚,是大智若愚。
毛主席和习主席都曾经引用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焕发着不朽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愚公移山精神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意义。
在高三最辛苦的岁月,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我们是愚公的儿女,我们继承了愚公移山精神,我们要更好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让愚公移山精神陪伴我们备战高考的艰苦岁月,我们也会带着愚公移山精神走向大学,真正成为愚公传人。
[班会延伸]
- 带领学生参观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
- 总结高三学子践行愚公移山精神誓言,一段时间内将其作为课前宣誓内容。
- 周末可以去参观愚公故居。
脍炙人口的《愚公移山》把学生拉回愚公移山的场景,通过歌曲、朗诵把学生吸引过来,参与讨论。作为愚公儿女,学生们或多或少理解一些愚公移山精神,所以对于愚公到底愚不愚的讨论几乎是一边倒的结论。
由愚公移山精神的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挖掘愚公移山精神,学习愚公移山精神。最后引入到学生现在的状态,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压力也像一座座大山,引导学生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移走大山,实现理想。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作为高三学子应该学习六大愚公移山精神,作为陪伴备战高考学子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