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德育专题 >  高二上(8-9月) > 内容页

[9月]【生涯教育】做一名专业的理科生

2022-02-27 18:51:07高二上(8-9月)访问手机版118
2-1-1 .做一名专业的理科生丨生涯教育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豆志超
[班会背景]
进入高二,文理分科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学生由于个人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问题,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理科生的学习生活,缺乏对学习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缺乏对个人的反思,这是对不良学习习惯的持续妥协。这里有行为懒惰的问题,但是更严重的还有思维懒惰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爱追问和思考,因而不能深入理解,不能及时吸取教训,不断重复犯过的错误。希望通过本次班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懒惰习惯,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梳理,讲究学习的科学和效率。
[适用年级]
高二上学期,9月。
[班会目的]
1.引导学生认同、把握理科生学习应该具有的核心理念。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核心理念,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更好地适应理科生的学习生活。
3.引导学生树立理想,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梳理,讲究学习的科学和效率。
[班会准备]
1.提前对学生进行“理科生”的相关调查,如什么是理科生、理科生的特征等。
2.阅读“理科生”的相关书籍、资料。
3 .总结梳理专业理科生的几个特征。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同学们,根据我们课前的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较好地适应了高中理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过还有一部分同学反映自己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分科后的学习生活。根据我的观察,确实还有不少同学在学习方式上存在问题,比如不重视知识、概念和错题的深入理解,不爱问问题,习惯于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困难的知识和问题等。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才算一名专业的理科生,自己算不算是一名专业的、成熟的理科生。
第一环节,专业理科生之理解
师:对于理科和文科大家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1:做题与背诵。
生2:理科是理解记忆,文科是死记硬背。
师:是的,理解是我们理科的一大特征,作为专业的理科生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解”。
师:下面请同学谈谈对“理科生”的看法,其他同学倾听和思考的同时可以进行补充。
生3:我觉得吧,理科生首先要重视理解,理解所学的知识和不会的题目,而且是真的理解。其次,理科生要多问问题,只有多问才能理解,很多同学不爱问问题。
师:你感觉有些同学为什么不爱向老师问问题?
生3:其实我也不爱向老师请教问题(同学笑)。其实想想吧,也没啥,估计就是怕自己问的问题太弱智,不好意思问老师,也怕老师批评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了。
师:我们班的老师因为你问问题批评过你没有?
生3:没有。
师:你听说过别人因为找老师问问题而被批评的吗?
生3:没有。
师:作为老师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老师更喜欢问问题的学生。
生3:有很多次这种情况:问一次没听懂就不好意思再问了。
师:无论问同学还是问老师,都要以弄懂弄透为唯一的目的和追求,学习不能含糊。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些不足导致自己还不算专业的理科生?
生3:不爱问,不理解,不能熟练地做题。
师:很好,理解是一切理科学习的基础,即使是语文和英语,离开理解也是无法学好的,重视理解、理解透彻应该是作为理科生的第一要求。那不理解应该怎么办?
生:问!
师:那要是听不懂怎么办?
生:再问!
师:这就对了。不过,作为理科生,独立思考也很重要,我建议大家有不懂、不会的时候先自己思考和翻课本解决,真的解决不了一定要问明白。大家自我剖析一下对“理解”做得不好的地方。
生4:我学习比较懒惰,不爱思考和问问题,不爱主动地预习和复习。
生5:我不爱问问题,不求甚解,懒得做题。
师:最大的问题是懒惰,思维的懒惰其实比行为的懒惰还危险。给你的建议是:提前准备好要问的问题,见了老师就问。拿纠错本纠错,花时间去看错题,再理解一遍。
师:这是理解、消化,知识是需要消化和吸收的,而消化吸收是比较消耗脑力的事情,是需要思维勤奋的事情。
第二环节,专业理科生之梳理
师:作为理科生,理解为先,那么,你认为专业的理科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或习惯?
生6:我觉得理科生要重视梳理学过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这样理解得更深刻,而且可以相互联系,记忆深刻。
师:说得很好。我们感觉整天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题,知识在脑子中杂乱无章地放着,这样很容易造成记忆丢失。如果你用心将所学的内容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自己做不完的题也就是围绕着这几个核心知识出的题,你立即就感到压力不大了。另外知识不是堆积的,我们脑子中的知识是连成网的,新学的知识只有和原有的知识建立起某些联系才能进入我们的记忆,这种联系越多,记忆就越牢固、越深刻,而且在提取知识的时候越快,因为你通过很多途径都能联想到这个知识。除了知识的梳理,我们还有别的可以梳理吗?
生7:题型也可以梳理,尤其是自己掌握不好的错题的题型,梳理归纳这类题的一般思路和解法,梳理这种题到底考查什么。
师:说得很好。理科生需要做很多题,很多同学沉迷于题海中没有思路,同样类型的题错了又错。其实,当你冷静下来,认真地梳理、对比、归纳,你会发现它们其实只有少数的几种类型,尤其是最后的大题,类型十分有限。知识是有限的,题是无限的,只有熟练牢固地掌握了有限的知识才会做无限的题,前提是你可以通过归纳发现规律,看出题目考查的知识本质。
第三环节,专业理科生之理念
师:我们刚刚探讨了作为专业的理科生,应该重视理解、学会梳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生8:我觉得专业的理科生学习应该要有效率,学习效率是很重要的。
师:我们怎样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呢?
生8:有很多办法,比如有个学习计划、珍惜时间、注意力集中、多思考等。
师:很好。作为理科生,没有效率是算不上专业的,充其量是业余的理科生(众生笑)。其实我觉得他说的效率其实就是一种理念,效率的理念。那么作为专业的理科生,我们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什么?刚刚提到的效率是其中一个,还有别的 吗?
生9:讲科学应该算一个吧。
师:当然,理科生主要研究的就是科学。科学理念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你要有科学的思维才能说有科学的理念。你们现在通过网络看到的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人一辈子所能获取的信息量。我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生:科学。
师:是的。科学成就了现代社会,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有没有实际例子是在科学理念指导下明显提高效率的事情?
生10:我一般会计算吃饭、走路的时间,这样可以科学安排自己的吃饭时间,早点回来学习,节约时间。
生11:我研究过自己最少午睡多长时间才能保证下午不瞌睡,我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需要20分钟,而且发现午睡时间过长会更困。
生12:我发现,大声朗读可以提高效率,20分钟换一下背诵内容可以提高效率,所以要分配好时间,安排好任务,任务明确才可以提高效率。
生13:我发现如果按照老师的建议去预习一下,很多内容会简单许多。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也说明我们班还有不少同学是有科学的思维的,完全可以做专业的理科生。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件事不难,做好一件事比较难;做好一件事不难,难在把它做到极致。”如果大家在学习上采用科学的思维指导自己,以实现效率最大化、过程最优化,那么大家必然可以成为真正的专业理科生。你可以研究怎么安排自习课最科学,怎么做作业速度快质量又高,怎么安排 午休时间最好,早读怎么朗读才有效率等。只要你有科学的思维,你可以研究任何学习问题来提高效率。
第四环节,专业理科生之理想
师:除了上述我们讲到的理解、梳理和理念,我还想讲一个,那就是“理想”。我认为专业的理科生必须是一名有理想的理科生,理想是动力的源泉,一个没有理想的理科生是无法成为专业的、优秀的理科生的。理想可大可小,可近可远,但一定要明确而具体,只要是正面的、有利于自己和社会的都是好理想。接下来,我要做一个调查,有理想的同学举一下手。(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举手)
师:看来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么你需要尽快去寻找了,至少你要确定一个近期的、明确的理想,比如一所大学、一个专业、一个职业、一项事业等,不要担心自己实现不了,只要自己肯努力,坚持去做,那么总有实现的一天,而且实现起来往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现在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想,谁想说一下自己的理想?
生14:我的理想是进入复旦大学,大的理想还没想好,但肯定是帮助中国进步的事情。
师:很好,复旦大学的分数可不低,多努力啊!
生15:我的理想是当医生,自己老生病,至少可以给自己看,省钱。
师: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不过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是很了不起的。
生16:我对军事比较感兴趣,自己以后想造武器,而且是很厉害的那种。
师:我对军事也很感兴趣,我们国家在发动机材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还有很多武器空白需要你去填补。我国有不少大学是参与武器制造的,而且都是好大学,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希望你可以帮助中国军事进步,我更希望世界和平,我们永远用不到厉害的武器。
生:……
师:感谢大家的分享,有理想的同学,学习劲头很大,其他同学也要跟进。最后,我们梳理一下今天班会的内容,要成为专业的理科生,我们需要什么?
生:理想、理解、梳理、理念。
班会小结
师:大家很棒,已经学以致用了,梳理了班会的核心内容。我觉得最好的顺序是理想、理念、理解、梳理,理想要求理念,科学效率的理念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和梳理。希望大家从今天起,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理科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鼓掌)
[班会延伸]
1.班会结束后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拥有理想。
2.写一篇题目为“我要成为专业的理科生”的班会课后思考。
3.帮助学生成为专业的理科生,给予后续的指导。
[班会总结]
根据理科生的“理”字延伸出了四个关键词“理想、理念、梳理、理解”,这样具有高度概括性,意思简单明了。其实严格来说,“理想”并非专业理科生特有的属性,优秀的文科生也有,不过,我发现班内有不少学生并非不懂做理科生的道理,要多理解、多梳理,要讲科学和效率,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不肯努力学习,生活没有方向,学习没有动力,其实就是缺乏明确的理想和追求。所以我在本次班会中加入了 “理想”,只有有了 “理想”,才能强化和实现“理解”“梳理”“理念”。为了学生容易接受,我的引导顺序是“理解、梳理、理念、理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但是到最后归纳的时候才摆正它们的顺序,即“理想、理念、理解、梳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其中的道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形式有些单一,这主要是因为我将本次班会定位为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促进师生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