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小时代与大时代丨价值观话题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王磊
[班会背景]
众所周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中国已驶入进一步改革的“深水区”,而时间又是刻不容缓的。可以说,一个何去何从的大时代已经降临。大时代无疑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大丈夫的阳刚之气和睥睨拜物教的高蹈性社会思潮。
我们不能不看到,社会上浮躁、功利心态仍在蔓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表现随处可见,反映岀对价值实现的焦虑和跑偏。很多人“目光不过三尺之外”,沉醉于“小时代”。
要引导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小”与“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大境界,拓展大视野,培养大胸怀。
[班会目的]
1 .通过交流观看电影《小时代》的感受,在辩论中逐步达成共识。
2.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班会准备]
1.系统收集整理有关“小时代与大时代”的影评资料。
2.收集整理“小”的典型人物——才女张爱玲的故事。
3.收集整理“大”的典型人物——鲁迅、毛泽东、周恩来等的资料。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有人说现在是小时代,也有人说现在是大时代,你认为呢?我们大家都看了电影《小时代》,先交流一下你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大家个个一脸笑模样,什么情况?这是……)
第一环节,小时代的喧哗
生1:虽然看起来好华丽,但真心觉得土到骨子里,不知所云,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烂无可烂之烂,烂到海枯石烂!适合年龄在13岁以下人群观看!我承认我有点老了,都16岁了。
生2:觉得电影里的男主角挺帅,女主角挺好看的,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生3:我觉得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渴望步入上层社会,所以我觉得这个片虽然烂点儿,但是当成休闲娱乐片,看一下也还好吧……
生4:我真的无力写影评了,在豆瓣上摘录了两个:(1)世界上确实存在看了又没脸告诉别人的电影。(2)我这个人最大的原则是尊重别人的喜好,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不能强求别人和你一样,不管喜欢谁,都不影响咱们的友谊——直到今天在听别人吐槽《小时代》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一些《小时代》的片段一你要是喜欢电影《小时代》,请删我好友,咱没啥可说的。
(全体大笑……)
生5:磊哥,虽然我的假期没什么事,但是我强烈抗议你用这种方式浪费我们的时间!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同意的请举手!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把手都举起来了,笑……)
师:……看来你们的觉悟还挺高啊,意见基本上统一了。可是,据我所知,《小时代》系列电影总票房超1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系列电影票房纪录。你们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6:可能是大家比较好奇,都想亲自到电影院里看看这个片子到底有多烂!
生7:明星效应嘛!很多人都是冲着美女、帅哥去的……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我们来看看当事人是怎么说的。乐视影业首席执行官张昭透露,《小时代》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成功是粉丝经济与。20(线上+线下)商业模式的融合,而《小时代3》则是互联网IP(知识产权)+粉丝经济+影院社交+020营销的成功案例。“在《小时代3》上映前,也有人说口碑不好,第二部票房不过如此, 第三部不会超过第二部,但事实证明这个结论完全错误。《小时代》商业模式成功的依据是’粉丝经济’,让粉丝告诉我们在第一部、第二部中缺什么,于是第三部完全服务粉丝,也就更加‘小时代’。而关于价值观、叙述结构、故事内容等被批 评的内容则不是粉丝们关心的问题。”他直言,“第四部《小时代》的最后票房总和瞄准20亿元。”强不强?
生:脑残粉的力量是无穷的……
师:那我问一下,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女主角,你难道不喜欢帅哥吗?
生:……也会喜欢吧……
师:假如你在物质上很富有,难道你不要吗?
生:……这个,钱多肯定是好的……
师:那你们为什么还一致给《小时代》差评呢?《小时代》也许浅薄,但是也真实。就像有的网友说的:真看不惯有那么多人打低分。我就是喜欢帅哥美女怎么了?我就是喜欢钱,又怎么了?我想说:亲们,做人不要太虚伪!
生:……关键是这种价值观有点问题,太赤裸裸了……完全不掩饰对物质的追求。
师:看来,大家隐隐地觉得电影反映的价值观有点非主流。我们一起来看看影片中的画面和对话,再看看其他的网友以及媒体的评价。(展示课件)
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师:在《小时代》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可以作废了!
《小时代》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找学生来读一下。
有褒:
生8:作为一部青春片,影片的风格轻松舒服。每个人的青春时期,都曾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华丽的外衣,帅气的男友,美丽的女友,尽情地欢笑,大声地哭泣,还有永远站在你身边的朋友……不是都说,每个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白马王子,每个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梦中情人吗?郭敬明所做的,不过是把我们的梦想用电影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
人生是漫长的,现实是残酷的,如果连青春都不能拥有天马行空的梦想,那我们还需要梦想吗?
有贬:
生9: 2013年中国文联组织发布《2013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批评影片以物质化梦幻的“现实”替代了厚重复杂的真实现实,以扁平化、符号化、庸俗化的人物形象肤浅地诠释友情、爱情和青春,影片以某种恶搞式的“审丑”快感,引发带动年轻受众的庸俗情感与心理“共鸣”,使影片内涵呈现了某种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的偏颇。
生10:美刊被《小时代》的低俗境界“惊呆”了。
生11: Varie厅评论道:“几个主角从影片开始到影片结束,性格没有发展,和前几部相比也没有发展和变化……导演郭敬明继续用漂亮的脸蛋和纸醉金迷的奢侈品闪瞎观众的眼睛,对扁平的人物形象和空洞的故事情节却视若无睹。除非你是郭敬明数以百万计的粉丝之一,否则你绝对无法忍受。”
理性分析:
生11: “90后”虽然因高度的自我意识和对物质的崇拜受到诟病,但另一方面,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也拥有比前辈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挑战权威的勇气。或许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大”时代有没有给予他们足够强的动机,以发出有意义的声音。孩子们在影院里的笑声和泪水远比电影本身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网友评论:
1.爱她,就带她去看《小时代》吧!如果她看得入神,甚至两眼泪花,你就赶紧溜掉,再找个姑娘吧……
2.用《小时代3》的票房总收入除以票价,可以精确计算出中国“脑残粉丝”的数量。
对于中外媒体的炮轰,郭敬明并不在乎:“这些都是青春片最核心的东西,它就是肤浅的……我也不用跟每个人都成为朋友,你要讨厌我,继续讨厌我好了。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永远都会有年轻的人!"
师:那么问题来了,年轻就一定要这样吗?
年轻人就一定要幼稚、盲目、庸俗、做作吗?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最美好、最远大的梦想,应该从童年、青少年开始!
第二环节,小女人的悲剧
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一张爱玲,她是中国近代很著名的女作家。我们来欣赏一下她写的《夜营的喇叭》。
生:晚上十点钟,我在灯下看书,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地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
这时候,外面有人响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了喇叭的调子,我突然站起身,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但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谁,是公寓楼上或是楼下的住客,还是街上过路的。
师:文字挺美的吧,可是,有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他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评价的。
孤立地看这些文字,很美呀,但是,这篇文章发表于饵44年5月5日,故伪《新 中国报》以大块的文章欢呼日军在我国河南“大获全胜”,而在同一天的这张报纸上,就赫然刊登着张爱玲特为该报写的一篇散文,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夜营的喇叭》。一听到“皇军”的喇叭的调子,竟然那样的“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在这里,我无论如何没办法把文学和民族的灾难分开。我无法容忍国难当头,有一个女人能够从容而精致地抒发与整个民族格格不入的个人情感。类似的文字和情感,在张爱玲作品中绝不是个别的——赞美皇军的喇叭声,就不止一次。不要给我说什么“别’因人废言’”呀,什么“别'因人废文’”呀,抱歉!对张爱玲,我做不到——国难当头,你可以不发出激越的呐喊,你可以沉默,但你不可以公开歌颂侵略者!也许在现在一些“思想前卫”的人看来,张爱玲不过是写出了她的真实感受而已,是“说真话”而已,但我认为,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要太无耻,或者再退一步,人可以无耻——那是你的“自由”,但请不要宣扬无耻,而且用精美的语言宣扬龌龊的无耻!
正因为如此,我特别赞同哥伦比亚大学唐德刚教授1995年写的一段评论:
“一个社会,纵在异族和暴君统治之下,也不能无文艺,因此在敌人豢养之下的汉奸报刊崛起之后,另一种作家艺人也就应运而生。这种作家艺人的作品,一定要有个大前提一那就是他们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一定要为凶残的异族统治者和无耻的本族汉奸所接受。换言之,这是一种’顺民文学’’皇民文学’,写得好的,也颇能承继战前’性灵文学’的技巧;写起男情女爱来,也颇能惹出读者一掬眼泪,一声叹息,一丝微笑……这种作品兜来转去,只在个人情感小圈圈内,装模作样,惹人怜惜;山鸡野狐,终非上品——这就是张爱玲了。”
师:坦白说,我也不能容忍一个人这样无耻!我很赞同李镇西老师的观点。
(展示课件,介绍张爱玲的人生经历以及她和胡兰成的故事)
胡兰成,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追随汪精卫,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晩年旅居台湾开课教书。1976年因其汉奸背景,为台湾所不容,被迫离开台湾。
和平环境下的胡兰成,一边牵手爱玲,一边私会苏青;离乱之中,依然情如春水,恣意泛滥。与武汉的护士小周余情未了,熟女范秀美又早已徐娘在拥。
张爱玲,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18岁,从亲情中出走;27岁,从爱情中出走;32岁,为环境所迫,离沪避居香港,从她的洞天福地中出走;35岁,在港三年里遭遇创作的“滑铁卢”,并不断被熟悉的人干扰,张爱玲毅然离港赴美,从祖国的怀抱中出走……她走得一次比一次遥远,一次比一次决绝,内心也一次比一次凄凉。失去亲情,失去爱情,失去故土……就这样,一步一步,张爱玲越来越深地滑进了身心的孤独漂泊。身在美国的张爱玲读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彻底清楚了自己在胡兰成生命中的分量——她以二十三年的精华积蓄,于初遇那一刻的倾情绽放,在一个用情浮泛的男人连绵更 替的艳史中,也不过就是与诸位过客平分秋色的一段寻常风月而已。张爱玲一生嫁了两个年岁堪为其父的男人,终究也未能获得她所渴求的安全完整、天长地久的呵护与宠爱。她终于彻底进入了永久的漂泊。
师:上帝给了张爱玲才华,却没有给她大的视野、格局、境界!她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男女之情上,人生对于她这样一个小女人来说,多少都是个悲剧!
师:什么是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昵?我们一起看看这几个人。(展示课件)
第三环节,大时代的追求
鲁迅: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师:请大家全体起立,齐声朗诵《毛泽东诗词》,感受一下毛泽东的胸怀和气魄。
全体学生诵读《毛泽东诗词》节选。(内容略)
师:怎么样?爽吧!大气魄、大魅力!
(展示毛泽东和林黛玉的照片)
毛泽东: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什么是“小”,什么是“大”,很明显了,高下立判!
什么是小时代?
它是一个分散化甚至碎片化的社会,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目光不出三尺之外。小时代下的“真”不承担道义责任,不承担以天下为己任这样一些大的使命,也不用管社会道德走向,更不用考虑中国向何处去、房价高低,只考虑自己有香车宝马、锦衣玉食、美女华服、好的房子,以及快乐和自由自在的生活。
什么是大时代?
大时代是一种大的时空格局,是一项大的价值引领,是一面大的精神旗帜,它决定了这个时代每个人包括小圈子里的人的诉求和未来。
整个社会拥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人们有共同的信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社会工程中的位置,一言以蔽之,是有共同的价值导向,这在当前的国家发展形势中显得尤其重要。
师:身处丰富、深刻、复杂、变革的大时代的我们,既要关注我们个体的命运,还要关注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命运!我们要有大的担当、大的气魄、大的心胸,我们必须清楚,这是我们的时代,活出真我的风釆,不要把自己活得小了!
请大家全体起立,一起朗诵一下这段文字。
班会小结:
生齐读: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金钱的多少,不在于名气的有无。而在于是否努力地完成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活出属于自己的活法,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一个人的价值,永远不取决于外在的品牌,而取决于品牌包裹的实体,即实体内在的精神品位。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外追求物质,我们还要向内丰富我们的内心!不溺过去,不惧将来,活在当下,憧憬未来!给自己一个加速度,奔向2015年崭新的起跑线。做一个有梦想、有勇气、有担当、有情怀、有格调、有修养的1320班人。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我的风釆!
[班会延伸]
以“活出我的风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仔细思考之后再动笔,不要虚的,要写岀自己的真情实感。
[班会总结]
本节班会是对上一节班会的拓展,小时代和大时代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在众生喧哗的时代,班主任不能仅仅停留在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层面,还要引领学生精神成长,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