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德育专题 >  高二上(10-11月) > 内容页

[10月]【英雄】时代弄潮儿

3-2-1.时代弄潮儿丨英雄人物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黄 磊
[班会背景]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时代与时代之间是由一个个人连接起来的。正是这些人使得时代向前发展,不断形成一个更加和谐与美好的世界。这些人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敏锐地发现问题,持之以恒地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使社会与文明向前前进了一大步。我们当代的高中生需要这双眼睛,更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去缔造属于我们的更文明、更和谐的时代。
[适用年级]
高二上学期,10月。
[班会目的]
1.学习那些曾经改变历史的人物的故事。
2.让学生了解只有通过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持之以恒地去解决问题才能改变不太完美的时代,但前提是要给自己储备足够的知识与能力。
3.让学生有时代的责任感,立志做一个改变历史的人。
[班会准备]
1.准备毛泽东、马云、李娜、陈燕、郝劲松等人的相关资料和视频。
2.了解学生对这几个人物的大概了解情况。
3.由于学生对导盲犬不太熟悉,提前让学生看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的一期关于导盲犬的节目。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班会开始前请大家看一张图片,大家看到这张图片,头脑中想到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1:高铁。
生2:速度。
生3:科技。
师:大家说得都没错。我想到的是“时代”。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就像这辆高铁一样,我们正快速地向前奔跑着,跨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开始,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或者一批造就这样一个时代的人物。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些时代弄潮儿。
第一环节,寻找我们心目中那些改变历史的大人物以及他们带给我们的启示
1.毛泽东
师:谈到改变历史的人,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毛泽东。
师:他是如何改变历史的?
生:他那一代人成立了新中国,让中国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
师:对!我们在去年圣诞节的时候专门讲过毛泽东。还有其他人物吗?
生:华盛顿、牛顿、贝尔等。
2.马云
师:在中国谁拓宽了中国人的购物渠道,改变了中国人的购物习惯?
生:马云。
生:他让中国人进入了一个网络购物这样一个便捷的时代。
师:大家知道2015年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是多少吗?
(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测)
师:912.7亿元人民币。对!他让中国人走进一个新的消费时代。
师:对于马云的成功励志故事你知道哪些?他的著名言论你都记住了哪些?
生: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
师:想给我们讲述一个什么道理?
生:要坚持不懈。
师:有机会我们可以看一下马云在德国的演讲。他真是靠自己的梦想和坚持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成为亚洲首富的!
3.李娜
师:我们来谈个体育人物吧!世界主流运动有哪些?
生:篮球、足球、网球。
师:有些人改变了世界运动格局,让中国人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生:男姚明,女李娜。
师:谁了解李娜?
生:法网和澳网大满贯冠军,世界排名第二。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师:李娜除了改变世界网坛的格局,她还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传统看法,而且也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称呼习惯。西方人习惯先说名字再说姓氏,比如说赵世 欣,西方人就喜欢说世欣赵。但是体育节目中我们会经常听到他们喊“Li Na”“Zheng Jie”“Peng Shuai”。而且她特别受外国人的欢迎,其他的WTA球员也特别愿意跟李娜一起练球。
师:她是如何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除了很好的身体素质,还有其他原因吗?
师:其实刚才我们看到李娜获得澳网冠军时已经32岁了。她曾经由于种种原因放弃打球,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读书。她刚打球时曾经有人问她的梦想是什么, 她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职业前10。正是这个梦想,让她又重新拿起球拍,征战各种赛事,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同样也是坚持的力量。(看李娜的一则广告:《李娜,满贯的突破》)
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李娜在国外特别是在WTA特别受欢迎。在国外打拼的中国人大多比较孤独,李娜除了会讲流利的英语和所具有的幽默感,有没有其他原因让她受到如此欢迎?
(生都不知道)
师:我们来看一组材料。
生:要想赢得友谊和尊重就要拿出真本事,让别人看得起你!
第二环节,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
1.陈燕用坚持和实力成功让导盲犬进入北京地铁。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那些人物都是历史、科技、体育上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当然我们要立志做一个像他们那样的大咖。可是在我们成为大咖之前,只能碌碌无为吗?我们先看一个视频。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生:陈燕。
师:为什么?
生:她和她的导盲犬珍妮为了这一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师:对!我们上周看了《你会怎么做?》关于盲人和导盲犬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认真地了解这个人。我们先来看下面一组材料,她为了能够让珍妮上公共交通工具都做了哪些努力?
生1:只要一有机会就宣传关于导盲犬的常识和有关法律。
生2:她还开了微博,吸引很多粉丝帮助和支持她。
师:是啊!即便有法规,大家也不了解这个法规,所以陈燕的岀行仍然受挫。她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这些常识和法规,于是她想通过微博来扩大影响力。可是普普通通一个人发个微博就可以获得大家的关注吗?
生:不会!
师:我们再来看看陈燕的简历。看完之后,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在发微博时她已经有一定的名气了,这样在微博的转发和影响力方面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师:在做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之前,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对吗?
生:对。
师:大家之前了解陈燕这个人吗?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陈燕这个人的?
生:看《挑战不可能》。里面有一期就是关于“声呐人”陈燕的故事。
师:我们来看这两张图片。你来告诉大家是怎样一个挑战。
生:就是通过拍手听到反过来的声波判断对面是男孩还是女孩,是高个子还是低个子,是否背有东西,大概是这样。
师:其实我也是去年看了这个节目才了解陈燕,了解导盲犬的。要是没有陈燕对于自己音乐专业和特殊才能的刻苦训练,她不可能登上广东卫视,更不可能登上央视的《挑战不可能》,也就失去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于导盲犬知识的机会。
2.郝劲松用坚持和实力让“铁老大”低头并送来发票。
师:大家坐过火车吗?
生:坐过!
师:在火车上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生1:方便面。
(大家哈哈大笑)
师:你要发票了吗?
生1:没有。
师:你可以不要,但是现在只要你要,列车售货员一定会给你的!
(生表示惊讶)
师:其实这发票来之不易,我们先看两则新闻(郝劲松状告国家税务总局和铁道部并要回了发票)。
师:郝劲松是如何做到的?
生1: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师:这样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这么多年就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情呢?
生2:因为大家认为打官司打不赢!
生3:因为大家觉得事情太小了,不值得去做!
师:大家觉得他是什么专业的?
生:法律。
师:对!他是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对法律范畴内的事情很敏感,而且他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他的维权意识和信心就会强得多。当然我们也许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向列车员要发票,是因为我们缺乏维权的意识。也许专业的人才会在没有问题中发现问题。
师:我们可以说郝劲松改变了历史吗?
生:可以!
师:现在的火车上随时备有发票,只要你要就有。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主动把发票送到你的手中,不需要你向他们索取,这样的时代需要下一个“郝劲 松”站出来。
师:郝劲松因为这个事件火了,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荣誉和之后一系列的行动。
(他因对“打破行业”霸王条款起到了一定作用而入选2004年构建经济和谐十大受尊崇人物。郝劲松被先后提名为2005年度中国法制新闻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两起案件分别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案件、2005年中国十大影响性诉讼,且郝劲松以“维权战士”的身份入选《2005中国法治蓝皮书》。因介入推动铁道部春运不涨价案件入选《2006中国法治蓝皮书》,并当选2006年中国十大消费维权人物。2008年因介入陕西华南虎案件和杨佳案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魅力 人物一公义之魅”。在之后的“春运涨价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地铁厕所收 费案”中,他一次又一次向不可能发起挑战。)
师:我认为他之后更容易成功,大家觉得这是为什么?
生:他已经是一个“公众人物”,因此他的言论也就更容易被大家所认识和讨论,也就更容易成功。
第三环节,我们需要做什么来改变历史
师:作为中学生,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变历史,迎接属于我们的时代?
生1:发展我们的专业,让我们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没有问题”的世界中发现问题,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生2: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成功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班会小结
师:大家总结得特别好!也许我们再也碰不到“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也许我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再努力也做不出“划时代”意义的举措;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会拥有姚明的身高和李娜对于网球的天分。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为梦想奋斗的精神,我们更可以像陈燕、郝劲松一样通过在某一专业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用专业的眼睛在“没有问题”的社会中寻找“问题”,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去解决问题并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
[班会延伸]
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职业与专业并找准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通过查找本专业的全国大学排名,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奋斗目标。
[班会总结]
这节班会课对学生最大的触动就是通过这堂课让学生明白,小人物也可以做出改变历史的大事情。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感兴趣的专业里做出成绩,在不断专业化的进程中,带着寻找问题的眼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许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成为“陈燕”“郝劲松”,甚至“屠呦呦”。更加接地气的例子比高大上的例子更能打动学生。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