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用嘴咬出来的希望丨奋斗拼搏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黄磊
[班会背景]
高三一轮复习已过大半,许多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历练,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高三学生深受“一轮定乾坤”的影响,许多同学遂感到没有希望,这个时候正值18岁成人礼的纪念月,借助班会课,利用榜样的力量给学生注入精神动力,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奋斗与拼搏,就一定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适用年级]
高三上学期,12月。
[班会目的]
1.提升学生的精神动力。
2.引导学生坚信只要通过努力拼搏就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
[班会准备]
1.2014年12月8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求职类节目中出现了一个来自河南的无臂应聘者,他为何赢得全场亮灯?值得大家去研究。截取这个应聘者20分钟左右的求职视频。
2.为了让大家深入地了解这个无臂青年,上网搜索2011年媒体对于这个无臂青年参加高考并被高校录取的报道。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同学们,请大家拿岀一张纸。
(学生叽叽喳喳,有人问:什么纸?这样的纸可以吗?)
师:请大家拿起笔,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请大家把笔放下。用喘把笔叼起来,要注意不能够借助手的力量。
(这下学生乐了,纷纷开始做这个动作,教室里的气氛迅速被点燃,有些调皮的学生用鼻子和上嘴唇把笔夹住,还得意扬扬地向别人炫耀)
师:现在请大家用嘴中的笔写出自己的名字。
(班里的学生更乐了,刚才用鼻子和上嘴唇夹着笔的同学顿时傻脸了,但是大家都非常认真地用笔尽量把自己的名字写到最好。大多数学生完成不了,即便是完成了,字也是歪歪扭扭)
生:这太难了!
师:我知道这很难,那么让大家写个简单的,大家一起来写几个数字。请并排写出548。
(这几个数字学生相对写得还可以,但是由于嘴的力量不够,写出的字没有一点力量)
师:每个人都写出了548这三个数字,其实这三个数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故事。
第一环节,用嘴咬出548分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2011年一篇新闻报道的节选。
中牟无臂青年吴建平用嘴咬笔答卷高考考出548分
吴建平5岁那年在麦田里玩,不小心碰到了变压器,瞬间失去知觉。醒来时,两只胳膊已经变成了黑色,还有一股焦爛味。“因为双臂烧焦,所以只能截肢,我从此失去了双臂。”
上初中后,学校离家有四五里地,每天要往返四趟,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学会了骑自行车。
临近中招考试前,吴建平又遭遇了一次惨痛的意外。那天,下着大雨,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的吴建平因躲避农用三轮车,一下子摔倒在玉米地里,造成锁骨粉碎性骨折。吴建平带伤参加了中招考试,以10分之差落榜。“我一定要上高中,就去了县教体局。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吴建平说。
很幸运,在中牟县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被他的精神打动,破例将吴建平安排到了中牟县第二高中。
刚到校时,他的成绩很差,排在全年级1600多名。但是,吴建平很有上进心,每天学习到深夜一两点,到毕业模拟考试时,已经是全县第三名了。
“他的精神带动了全班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吴建平的班主任贺老师说。
2011年他以548分的成绩被郑州轻工业学院录取。“他这次的成绩没有发挥好,主要是卷子没写完,要不然不会是548分。用嘴写字肯定赶不上用手写。”他的班主任贺老师不无惋惜地说,“我希望他能上个好学校实现他的梦想。”
第二环节,励志青年今毕业
师:四年前的励志青年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大学校园。三年半后的今天,他即将大学毕业,他的未来又在何方?2014年12月8日,他走进了天津卫视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的舞台,他将有怎样的表现?没有双臂的吴建平能够打动在场的老总们让他们给自己提供职位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表现。
(播放《非你莫属》2014年12月8日吴建平求职视频)
第三环节,三个思考
师:视频看完了,吴建平在求职道路上遭到了各个老总的疯抢,我想大家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首先,问大家第一个问题:吴建平为什么会遭到疯抢?
生1:其实各个老板被他的事迹所感动,我觉得有感性和激动的成分在里面,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20万的年薪有点夸张。
生2:他是一个能激励自己员工和其他人的榜样,我觉得很多老总是想让他激励自己的员工,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师:这个同学说得很有道理,确实会有一些老总有这样的想法,正如优胜教育老总说的那样,其实他是有私心的,就是想用吴建平的事迹来教育和感染他的学生。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主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的励志故事可以激励别人,但不能以此为生,他身上的这些光环是无价的,我最讨厌的就是这些无价的东西被所谓商业化的价值来评估,这是极为可耻的,希望台上的老总不是这样一种人。”甚至我还相信,有些商家想以此来宣传自己的公司,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大家点头表示同意)
师:大家想一想,难道吴建平就没有自身的优点能够吸引到老总们吗?只有这些外在的原因吗?
生3:我觉得他在那么艰难的状况下,没有双臂都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我相信他吸引老总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老总们认为,交给他的任务是可以放心的,他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出色地完成。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是的,我们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而忽略最本质的东西。那么我还想问大家第二个问题:当时有那么多公司愿意出高薪,有的甚至出到了年薪20万,吴建平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月薪5000元的优胜教育?
生4:推荐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拿得多,不如拿得久。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而言,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该不该拿那么多的钱,他一定是考虑到了公司为什么要给他开这么多的工资,说不定是可怜他,而没有把他当成一般的毕业生看待。
师:大家还记得中间插播釆访吴建平的一段话吗?
生5:他当时是这样说的:“听到这个20万的时候,包括这个过万的薪金的时候,我的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我特别怕出现这种情况。我知道我有多大能力!你看到我有多大潜力,你就给我开多少工资,我一个应届毕业生,年薪拿20万,我虽然很自信,但是还没有自信到那个程度。”所以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想从基础做起,一点一点地提高,而不是把自己提高到某个高度,有一天摔下来会很疼的。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不过我感觉大家漏掉了一个细节,大家还记得他刚进来的时候,他想找什么工作吗?
(噢!!!大家好像恍然大悟)
生6:他说他想找一个跟教育培训相关的工作。他很冷静,一直记得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所打扰。
师:是啊!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种目标,所以他就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它,不被暂时的利益和诱惑所迷惑,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做到比90%的人更优秀。这句话是有内涵的,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那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他2011年考了548分,大家觉得吴建平为什么能学得这么好?
生7:我觉得是毅力,他肯定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过比我们更多的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下去,所以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师:真的是这样,而且我个人认为,吴建平要想取得548分的成绩,他必须有600分的能力,因为他是用嘴写字,深知语文和文综是写不完的。他要想具备600分的能力,必须付出650分的努力,因为他在学习中遇见的困难会更多。我知道这样说没有经过科学的计算和依据,但是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
(大家都点头表示支持)
生8:他一定是有强烈的求学愿望,因为作为一个残疾人,他深知自己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来赢得将来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没有知识的话,跟其他农民工一样去打工,又不能搬砖,又不能干重活,谁会要他啊,所以学习是他唯一的出路。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分析得特别对,他除了学习,别无选择。有些时候我们就是选择太多了,结果才什么也做不成,所以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而且必须完成它,我相信我们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生9:我觉得他由于残疾,除了学习,根本没有闲心去玩,别人下课玩的时候,他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学习!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给我们指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我记得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作为学生我们要避免“三闲”。大家知道什么是“三闲”吗?
(大家叽叽喳喳,说什么的都有)
师:我听到了很多正确答案:闲话、闲事、闲思。我觉得吴建平应该是很少有这“三闲”的,所以他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残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避免“三闲”。比如上课容易跑神,我们可以通过紧跟老师步伐,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来解决。比如自习课上容易有闲思,我们可以制订详细的自习计划,并要求自己必须完成。当然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布置一项作业,每个人好好想一想:自己的“三闲”都体现在什么方面?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避免“三闲”?下节班会课我们再继续探讨!
[班会延伸]
思考自己的“三闲”体现在什么方面,怎么通过科学的办法避免“三闲”。
[班会总结]
12月为“成人”主题月,恰好12月8日一个来自河南的无臂小伙走进了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他高中、大学的奋斗经历赢得了求职道路上的满堂彩,他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成人,什么是奋斗。本节课的课程导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体验用嘴写字的同时,也体味到了无臂青年在高中奋斗过程中的艰辛。最后给学生的三个问题,学生思维敏捷、表述精彩,看来在看过吴建平的求职路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魏书生曾经谈过如何通过控制“三闲”来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效率,既然在班会的最后学生提到了“三闲”,索性就把这个如何控制“三闲,,作为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把本次班会中的思考延续到课外,以至可以真正地帮助到自己接下来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