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三德育专题 >  高三上(12-1月) > 内容页

[12月]【成长】向从前说拜拜

5-1-1.向从前说拜拜丨成长话题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李磊磊
[班会背景]
学校举行成人礼在即,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成人礼这样一个既重要又神圣的仪式,同时也想让学生体会责任意识,所以召开了此次班会,目的是让高三的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正确地面对自己,努力地克服自己的弱点。
[适用年级]
高三上学期,12月。
[班会目的]
  1. 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
  2. 树立信心,展望未来。
3 .指导学生如何举行一场适合自己的成人礼。
[班会准备]
1 .翻看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拆掉思维里的墙》,冯仑的《伟大是熬出来的》,左岸的《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俞敏洪的《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刘墉的《攀上心中的巅峰》。
  1. 打印“成长空洞填充表”提前发给学生。
  2. 网上下载歌曲《月台》及成人礼的图片和新闻。
了解成人礼的由来。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一边播放着吴奇隆唱的《月台》(目的是想把学生带入一种伤感又有点离别情绪的氛围中),同时幻灯片呈现成长空洞、假我游戏、真我游戏、价值观、天鹅蛋、刘墉、指环王等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词语、人名。
师:知道这些词语跟什么有关吗?
生:不知道。
师:那就请你紧跟节奏,咱们这节课要进行时空穿越,过了这节课你就是另外一个你。
生:真的假的?(虽然有几个学生表示怀疑,但多数学生已经被《月台》这首伤感歌曲调出情绪来了,基本没工夫搭理我)
(师呈现班会主题“向从前说拜拜”)
第一环节,重新认识自己
师:请你把脑海里浮现的词语写下来。记住一定是第一时间想到的3个。
(学生静静地写)
(师随机提问几位同学)
生1:压力大、学业重、浮躁、没有计划、数学难、环境吵、迷茫、委屈、高考、好成绩等。
师:咱们写的主要是负面的、困难的一些词语,说明咱们现在正处在困难时期,接下来你的选择有两个:挑战,逃避。很多人正在选择,也有一部分人已经选择过了。
生2:老师,你太了解我们了。
师:咱们写出了第一时间想到的词,那么这些词能反映我们的真实想法,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生3 (迷惑的表清):老师,我都晕了。
师:换一种方式来问大家,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生(齐喊):不满意。
师:你还能说出对生活不满意,说明你内心一定有潜在的更好的想法,这就是“自我概念”。
只有把现在的自己和自我概念做对比,我们才会觉得不满足。
其实,我们每个人对生活和自己不满足的背后,都是每个人的“成长需求”。
当两者不能重合,在“现在的我”和“希望的我”之间,就产生了空洞,我们期待填满空洞,成长为自己希望的样子,我们把这些因为渴望成长而产生的空洞称为“成长空洞”。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产生了空洞,空洞产生了需求。
生4:老师,好像明白了一点。
师:当这些空洞长期无法填满,你心里就会空荡荡的,就会产生空虚、厌倦、无价值的情绪;当这些空洞最终被填满,你就会觉得满足和充实,体会到愉悦、安 全、宁静、稳定的情绪。
王小波曾经说过: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恨。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空洞,不断填满空洞的过程。
生5:老师,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抱怨、不满是自己想去填补成长空洞。
师:我们渴望成长而产生空洞,用非我的东西填洞,逐渐认为填充物才是真实的自己,现在它们反过来占据我们,真实的自己被我们丢了,这就是虚假自我游戏 的脚本。
当你把“成长空洞”换成“钱、爱情、关系、认同、自尊”,再填上时间、地点、姓名,就构成了世间的各种悲剧故事。
其实,看到自己的成长空洞,了解这些空洞需要用什么来填,在有限的资源中按照什么顺序去填,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长自己的过程。
第二环节,拆掉思维里的墙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打破思维的局限,跳岀现在成长的环境,假设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然后自己来分析,成长空洞是什么?用什么来填充?房子填满安全感的洞,钞票填满自尊的洞,学历填满智慧的洞,消费填满快乐的洞,勤奋填满智商的洞。请大家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空洞,填表如下:
类别 希望的我 现实的我 成长空洞 填充物 完成时间
练字 一手好字 坚持练字 每天抽10分钟用心练字 一年时间
心态 平和、静如止水 浮躁、易怒 调节情绪 遇到困难、问题强迫 自己先稳定下来,不 断地说服自己要冷静 三个月
 
 
生:老师,这个有点难,能让我好好想想吗?
师:不是难,而是我们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
师:请大家认真对待自己的这次反思,并根据自己对成长空洞所列出的填充物认真执行。
第三环节,真我游戏
师:刚才我们填完了 “成长空洞填充表”,相信我们所想的填充物都是具体可操作的。
其实虚假自我的游戏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这个游戏看上去非常诱人——疗效好,见效快,而且无痛。
(学生呵呵地笑,可能是联想了一些东西吧)
师:其实我们从小社会就教育我们玩这个假我的游戏一一社会不断告诉你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有一段美满的婚姻、住一座大房子就等于幸福的人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能走上真正的自我成长之路。
(学生热烈讨论中,可能他们也都中招了)
师:好了,看来大家都被这样教育过啊。
其实真我游戏则恰恰相反,它总是以痛苦开头,减少不快,却带来长久的宁静与内心强大。
《指环王》都看过吧!有谁能说说《指环王》里主人翁佛罗多的故事?
生1:索隆魔王制造出至尊魔戒,能让佩戴的人隐身并长生不老,但同时也被魔性迷惑。斯密戈尔受魔戒诱惑,之后失去了魔戒,成为可怕的怪物。然后佛罗多受托把戒指丢到火山口销毁,各界神仙都来帮忙,等到佛罗多最后完成使命,他意识到友谊和纯净的心才是真正的魔力。
师:很好,很棒。斯密戈尔的那段象征着虚假自我的游戏,佛罗多的故事则象征着外界的魔力被销毁,而自己从心里升起真正的魔力,魔力失去后自己重新找回 来。
生2:哦,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隐隐约约有感觉,但是不知道这样去理解。
师: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这就是所有成长的脚本,你不愿意去演绎前三幕,后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
第四环节,给自己来场成人礼
师:不知道大家对我刚才说的成长的脚本有什么感觉?
(学生一脸迷茫的表情)
师:可能大家没有经历过成人礼,所以对成长这个概念不了解。
在原始部落,孩子到成人年纪会参加成人礼。
他们全身涂满红色的油彩坐在床上,家人围绕在旁边呼喊着孩子的小名,唱着送别死者的歌。这是个告别仪式——象征着孩童的你已经死去。
当告别结束时,孩子需要独立完成一项艰巨任务——正如你在很多奇闻逸事里听到的,杀死一头野牛,或到某个悬崖跳海,甚至像《阿凡达》里那样骑一条龙,或者在你身上的某个地方穿一个洞。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你需要完全脱离父母、亲人的支持,独立完成。也就是说,你必须脱离他人的认同,独立完成艰巨的任务,你必须学会自己认同自己。
当他完成这个任务回到族群中,人们围着他欢呼雀跃,呼喊他的成年名号,这个人就此才算成年。
所有的成人礼都有这样的结构:告别童年一远离人群一独立完成任务一重回人群。成长就是一个完整的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的成长脚本。
生1:听着好牛啊,我也想试试。
师;可惜,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基本没有真正的成人礼,家长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很多孩子不仅在物质上啃老,在精神上也从未断过奶。
生2:老师你别这么直白好吗?
师:别不服气,如果你们希望得到一种真正的精神独立的话,请给自己来一个成人礼。
当然我们给自己举行成人礼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能现在没有时间独自去旅行,也不可能像原始部落那样,但是我们在学校里也可以给自己举行一场盛大的成人礼,寻找精神上的独立。
同学们,发动自己的智慧,大家探讨一下在现有的环境下我们能给自己一场什么样的成人礼。
能够独立面对很多事情,通过成人礼,你能找回自己。
(学生热烈讨论中)
师:我们相互分享一下彼此的想法好吗?
生3:我想一周不给家人打电话,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精神上独立。
师:很好,但是在做这件事之前必须跟家人沟通好。
生4:我想在周末徒步一天。
师:也很好,肉体和精神上都会是一场洗礼,希望你能坚持。
生5:我想周末跟着济源的驴友们到深山里去探险。
师:想法很好,但是必须跟家人沟通好。
生6:我想假期到饭店或者超市打工,体验一下挣钱的过程,体验父母的辛酸。
师:非常好,有孝心。
生7:老师,我想利用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到校园里捡垃圾。
师:非常好,不光是对自己灵魂的尊重,还是对母校的报答。有想法!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但同时也希望你们能真正地去执行。
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可能无法做一些自己特别想做的事,但我们可以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那就是给18岁的自己写封信——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给没长大的自己写封告别信,告别美好童年,并以新的姿态面对生活。
第五环节,攀上心中的巅峰(给学生树立成功的价值观)
师:什么叫做成功? 一次成绩考第一?拿一次三好学生证书?挣100万?
(学生迷茫,莫衷一是)
师:这些都是成功,也都是“一时”的成功。
有什么成功是永远的呢?只有前20年成功,后20年成功,再过20年还成功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
人生就像登山,有些人登到顶峰,自认为再也无法突破,于是从山顶跃下;有的人回头,循着原来的路,一步步走下来;也有些人,抬着头远眺,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征服的山头,然后走下这座山,攀向那座山。
(学生沉默、思考)
师:别愁,这世上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
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另一座山。
(学生鼓掌)
班会小结
师: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只要你曾经在一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自己的天鹅蛋,即使生在养鸭场,也一定会飞。
[班会延伸]
  1. 完成给18岁的自己的信。
2 .尽快去实施给自己承诺的成人礼。
  1. 买一本《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周末认真阅读。
  2. 将学生写给18岁的自己的信逐人查阅,并做好批注。
[班会总结]
本节课学生参与发言的较少,更多的是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也是对自己18年的一次反思。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成长空洞,并且能正确地对待成长空洞,希望同学们能给自己来一场实打实的、震撼自己的成人礼。最后希望同学们能不断追求卓越,攀上心中的巅峰。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