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德育专题 >   高一上(9-10月) > 内容页

[入学]【开学】《高中生活如何起航》习惯养成班会

2-1-1-1《高中生活如何起航》
习惯养成类主题班会教案

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赵  坡
[班会背景]
学生刚刚进入高一,经过一周的时间后,基本上已经了解了新学校的大致情况。但是在第一周,他们在人际、课堂、作业、卫生、两操、寝室等方面均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喜欢趴在课桌上,有的学生没有用红笔及时校对作业,有的学生总是忘记叠被子……事实上,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和家庭,有着不同的学习、生活习惯,一方面他们的原有习惯本身就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修改、完善;另一方面他们的原有习惯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的学习、生活的要求,需要调整、优化。
[适用年级]
高一上学期,9月。
[班会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习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并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2.帮助学生熟悉养成好习惯的规律及方法,以便学生更科学地养成好习惯。
3.通过学生对人际、课堂、作业、卫生、寝室等方面的好习惯的讨论,指导学生养成具体的好习惯;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号召学生构建“互帮互助,荣辱与共”的协作精神。
[班会准备]
事先和各科老师联系好,请他们帮着收集较优作业和较差作业,然后用数码相机逐一对两类作业进行拍照,并做成多媒体课件,在上课伊始展示。
[班会过程]
班会导入:
师:同学们,开学一周后,每一学科基本上都布置了一次以上作业。下面是我让各科老师帮着收集的作业样本。
(课件展示,学生品评)
生1:(指指点点,交头接耳)乱七八糟的,真难看!
生2:你看那个,字真漂亮,是谁的呢?
…………
师: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作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我们如何缩小这一差异。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课件展示故事图片,教师讲解)

第一环节,分享故事,体会习惯的神奇力量
师:(边播放图片边讲述)有家公司欲招聘高级管理人才,对一群应聘者迸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这时,一位应聘者走进了面试办公室,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纸团并准 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你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欢迎你到我们公司任职。”这位应聘者感到疑惑,考官说:“前面三位虽然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到大事。”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后来就是美国福特公司总裁福特先生。他的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成就了他的一生。
师: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在印度和泰国的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驯养的大象。据说,巨人般的大象只需要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在细小的柱子上就可以了,但幼象却要用粗大的铁链拴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人们在大象幼年的时候就用一条粗铁链将它拴在粗大的柱子上,焦躁的幼象奋力挣扎,却怎么都无法挣脱。于是,幼象渐渐地习惯了被绑缚的命运,等到长成为成年大象后,已经放弃了挣扎的努力,変得温驯、服帖。幼象是被铁链子拴住的,而成年大象则是被习惯拴住的。习惯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用一根细细的链子就能拴住大象的一生。
师:我们从这两个小故事中能悟出些什么?
生1:现在认真做好小事,将来才能做大事。细节决定成败。
  生2:习惯就是命运,好习惯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就像故事中捡纸团的应聘者一 样。
 
 第二环节,诵读经典,剖析习惯的实质
师:大家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培根的《论习惯》),课件展示: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所以马基雅弗利说:人的性格和承诺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习惯…… 因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我们常听到有人起誓说以后要做什么或者不再做什么,而结果却是从前做什么,后来依然做什么。在这一点上,也许只有宗教狂热的力量才可与之相抵。除此之外,几乎一切都难以战胜习惯,以至一个人尽可以诅咒、发誓、夸口、保证——到头来还是难以改变一种习惯。
师:读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习惯主宰人生。
生2:集体的习惯有着巨大的力量,我们班同学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养成好习惯,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个人健康成长。
        师: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最有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

第三环节,走进科学,熟悉“21天规律”
 
师:(课件展示)行为心理学中有关养成习惯的规律。
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自己改变,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14天。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 。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回到从前,因此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14~21天。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个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的不停的为你效劳。

第四环节,回归现实,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师:请大家分组讨论,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生:(经讨论梳理得出)我们每个人要在人际、课堂、作业、卫生、寝室、两操、课间等方面养成好习惯;我们的合作组组长、学科代表、值日生、各班委干部要养成好习惯。

第五环节,汲取经验,了解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师:(课件展示)介绍“好习惯养成五步法”:
第一步,请先为这个习惯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打分数。
第二步,请具体定义出你想培养的好习惯的行为内容。
第三步,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几个小目标,最后达成机率就会增加35%。
第四步,要使用适当的奖赏或惩罚。
第五步,要做详细的记录,以便事后自我评估。心理学研究显示,自己记录的成果,自己看了最有用。
生:分四组,按五步法小组内练习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略)
班会小结:
下定决心,努力养成好习惯。
活动:通过师生齐读名言警句引导学生下定养成好习惯的决心。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希望我们互帮互助,人人争做好习惯的主人,人人勿做坏习惯的奴隶。
师:让我们养成新的好习惯,领航高中生活。
[班会延伸]
每名同学按“好习惯养成五步法”,在21天内养成一个好习惯。
在班长的主持下,建立班内小组互相监督机制,互帮互助,养成好习惯。
[班会总结]
首先,本节班会课以“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对比一体会习惯的神奇力量一剖析习惯的实质一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一养成好习惯的规律及方法一号召全体学生为养成好习惯而不断努力”等环节为顺序开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响应,整节班会课开展得很顺利。
其次,本节班会课蕴含了科学规律和科学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养成好习惯的心理学特征及注意事项,从深层次科学地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好习惯,避免陷入只提要求而不加指导的弊端,进而让学生更科学地应对习惯养成问题。
再次,本节班会课在开学第二周开展,并从人际、课堂、作业、卫生、寝室等具体问题入手,既把握了开展班会课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从而让急需好习惯的学生在相互借鉴中逐步达成共识,这能让学生更及时、更明确地养成某些好习惯。
最后,本节班会课在上课伊始对作业方面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做了对比,让学生对好习惯有了更形象化的认识,但是在后续过程中,这种对比的场景很少,以致一些好习惯未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节选自《高中系列班会课》2016年版   秦望  主编

课件链接:http://www.baoming.work/xiaoxue/yinianji/5375.html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