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距离梦想大学有多远丨大学梦想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刘 强
[班会背景]
高二的最后时刻,期末复习的紧要关头,高三学生已经高考结束离开学校,所以在校的高二学生是真正的准高三学生。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大学梦想了,大学梦想与现实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呢?
[适用年级]
高二下学期,7月。
[班会目的]
1.明确理想大学,明确目标。
2.分析梦想大学与现实的差距,寻找实现梦想的方法。
[班会准备]
1 .网上搜索梦想大学的相关文档、视频;收集高考成绩、录取分数、大学招生人数等相关资料。
2.提前收集大家对梦想的话语。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故事引入:《50年前的梦想》(网络可查,略)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生1:坚持自己的梦想,执着奋斗,一定能够成功。
师:无论什么样的梦想都能实现吗?
生2:当然要符合实际能力。
生3:只要不放弃,只要不是不可能完成的,应该没问题。一个盲人想当英国的大臣,这样的难度要比我现在的梦想难得多。
师:是的,只要坚持就能实现梦想,那么现在我们共同的梦想是什么呢?
生齐声:上大学!
第一环节,大学梦
(一)上大学的意义
师:是啊,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要考大学,但是还有人一直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不上大学不行吗?下面是一段父子的对话,很接地气的教育。
“爸爸,为什么要上学呢?”爸爸很接地气的回答。(网络可查)
师:这样的回答,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1:学得越多,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生2:学得越多,机会就越多。
生3:现在找工作,本科是最起码的条件。
师:其实大家都明白,但也不是很深刻,有的人甚至这样想:李嘉诚、比尔•盖茨就没上过大学或没读完大学!
我们来看22岁的李嘉诚:
1.拥有流利纯正的英语口语技能;2.懂得市场营销学并有大量的实践经历;
3.精湛的口才学和人际交往能力;4.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及实战经历……那么,你现在还敢说“李嘉诚没上过大学”吗?
师: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呢?根据我自身的情况给大家讲讲。(详细讲解每一条)
1.扩展人际关系。2.提高认识与修养。3.获取知识、学历和文凭。4.提高人际 交往能力。5.长见识。6.对将来生活的潜在影响。7.美好的回忆。
(二)我的大学梦
师:大学梦感觉遥远但是触手可及,大学正在向你招手,大学的校门正在为你打开!
观看视频短片《我的大学梦》,图文介绍“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师:心动了吗?哪一所是你心仪的大学?请你把它写下来,大声地喊出你的梦想。(播放背景音乐《最初的梦想》)
生4:我的梦想是厦门大学,我要去那最美丽的地方。
生5:我的梦想是去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学习,我一定能行。
生6:我的梦想是学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生7:我的梦想是武汉大学。
生8:我的梦想是四川大学,我曾在四川生活过一段时间。
生9:西安交通大学,等我!
(三)梦想未竟,大敌当前
师:梦想让人热血沸腾,但是,通往大学的路上有许多敌人,它们会偷走我们的梦想。你身边有什么样的“偷梦”高手呢?
生10:有些人一直说闲话,自己没有梦想,还影响他人对理想的追求。
生11:产生负能量的人,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别人。
师:这些确实是一部分原因,但真正的“偷梦”高手应该从自身来找。
生12:闲书正在偷走有些人的大学梦想,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看网络小说上。
生13:网络游戏最伤害梦想,时间、精力、身体都受伤害。
生14:谈恋爱的人。
师:早到的“爱情”确实是一个“偷梦”高手。谈恋爱需要精力,而高三追梦的路上又没有那么多精力。梦想在一次一次的约会中远离了自己。
生15:懒惰也是一个让人远离梦想的因素,太懒了,什么都不想干。
生16:不良的情绪总是让我很苦恼,很多时候莫名地心烦,学习根本无法进行。
生17:不自信,自我设限,感觉自己真的不行,感觉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师:大家说得不错,通往大学的路上有很多敌人,也有很多其他的“风景”,但这些往往会阻止我们进入大学,所以,在追求大学梦的路上我们要心无旁鸯,勇往直前。
第二环节,距离梦想大学有多远
(一) 七嘴八舌话“多远”
师:以现在的状态,我们距离梦想大学有多远?你怎么理解?
生1:还需要每天早上早起10分钟,晩上晩走10分钟,每天上课专心致志地听讲。
生2: 289天,1314千米,阳光与微风的距离,努力与不努力的差距。
生3:从懒惰浮躁到下定决心的距离。
生4:九十九步的努力和一步的坚持。
生5:且长且坚持。
生6:还差勤奋到刻骨铭心的行动。
生7:墙高万丈,道有千丈,只挡不来人,若心至,行至,不留后路为之疯狂,那么也仅那一步,将一切理念付诸实践。
生8:距离梦想大学有三步:弥补弱科,稳定六科成绩,坚持一口气到高考。
生9:梦想与现实总是相生相克。只要自己把握好,梦想与现实就如近邻。反之,则如在天涯海角。
生10: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当梦想变成现实,一切只不过是一步之遥。
生11:实现梦想大学就要坚持、勤奋、自信、高效,行动行动再行动。
师:大家说得很好,其实距离梦想大学的路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脚下。梦想是一条路,需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永远。
(二) 数据分析测“多远”
师:下面由一些数据来分析一下距离我们的梦想大学还有多远。
河南省今年(2015年)刚出来的分数线:
理科本科一批次529分。
理科本科二批次458分。
理科本科三批次383分。
我校一本上线突破千人大关,达1019人,比去年增加157人,占全市一本上线总人数(1068A)的95.42%;二本上线2496人(其中,体艺324人),比去年增加106 人。
分享去年各著名大学在河南招收本科生的录取分数线,见下表(单位:分):
师:同学们,通过数据分析,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大学梦想有了清晰的认识,是否认识到了差距?
生12:我的分数上一本应该没问题,但是离我想上的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
生13:忽然感觉好难,距离好远好远啊。
生14:看来没有希望了,分数太高了。
生15:我更有信心了,虽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师:还有一年可以努力,成绩会在高三这一年发生质变,所以大家要充满信心。
第三环节,缩小与梦想大学距离三部曲
(一)做好定位,坚定信念
师:刚才说了我们的成绩会在高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大学梦是不是只要有梦就能实现呢?
生1:当然不是,如果我的梦想是上北京大学,那根本不可能。
生2:梦想与自己的能力太不相符,结果只能是失败。
师:是的,我们每个人要有梦想大学,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实际,否则只会让我们一次次感到挫败。这也是我们原来讲的制定目标的原则:你不要管别人怎样,别 人第一第二跟你没关系,别人倒数第一第二也跟你没关系。你就根据自己现在的位置,给自己定一个实际的目标。不要太高,太高了高不可攀,会把你的自信摔掉;可也不要太低,太低会让你失去拼搏的斗志。也就是说,这个目标对你来说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
师:看来有些同学要重新定位自己了,这个当作课下作业来完成。现在假如我们已经准确定位,只要努力拼搏,一定会实现,下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3:跳一跳。(学生笑)
师:答案是正确的,就是要“跳”,但不是“一跳”。只跳一下是不能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一帆风顺,会失败,甚至会不停地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是要重新定位自己还是需要坚持?
生4:做好定位以后,不要怀疑自己。
生5:如果一有问题就怀疑自己,就降低自己的大学目标,那么最后我们只能去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了。(学生笑)
师:是的,做好定位以后,就要坚定信念。
(二) 争分夺秒,敢于拼搏
师:做好定位,坚定信念,我们就要努力拼搏了。策划一下自己的高三应该如何拼搏吧!
生6:利用好每一分钟时间,杜绝“三闲”。
生7:要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制订天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等。
生&高三勇往直前,舍我其谁。
生9:专心致志,心无旁鸯。
生10: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
生H: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生12: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师:高三要敢于拼搏,敢于亮剑,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无论坎坷还是挫折,只要敢于拼搏,相信成功总会离我们更近一步,离梦想大学的距离更近一步。
(三) 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师:拼,要拼个头破血流,拼个天昏地暗。敢于拼搏,更要敢于坚持拼搏。如果没有坚持一切都是白搭,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吧。
生13:坚持的道理都懂,只是坚持太难。
生14:记得有人说过,做一件事,坚持做十年,无论如何都会成功。
生15:想起班会导入讲的那个盲人大臣,坚持梦想,坚持拼搏,最终都能成功。
生16:坚持了不一定成功,不坚持一定失败。
班会小结:
师:是的,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坚持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冲刺高考的过程会很辛苦、很煎熬,也许一次次考试的失意会让我们丧失信心,一道道难题的打击会让我们灰心、气馁。但我们不能因短暂的失败而萎靡不振,取而代之的应是持之以恒的态度。
相信我们只要努力做到“缩小与梦想大学距离三部曲”,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保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拼搏,固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必能收获来年六月胜利的喜悦,沐浴来年六月成功的辉煌。
[班会延伸]
1.班会后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的大学梦想。
2.制订学习计划,制订缩小与梦想大学距离的行动计划。
3.假期中搜索与梦想大学相关的资料。
[班会总结]
由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确立只要敢于坚持梦想,就会成功。引入大学梦,并讨论大学的意义,吸引学生对大学的向往。
有了梦想,自然过渡到如何实现梦想,所以先引导学生确定与梦想大学的距离,做好自己的定位。找到“缩小与梦想大学距离三部曲”策略。
班会对高二下学期期末放假前的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梦想教育。引导学生开始确定自己的大学梦想,为高三有明确的梦想而努力。
班会中找到的相关大学的视频,录取的数据让学生很感兴趣,以后可以多收集这些资料分享给学生,也可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定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