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重温“龙场悟道”| 修心悟道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李磊磊
[班会背景]
开学不到一个月,刚升入高三的孩子们还是有些浮躁,做事漫不经心,没有高三学生的状态,更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没有目标意识,给人的感觉是灵魂与肉体是分离的。为了让学生能静下心,沉着备考,我就组织了本节班会课。
[适用年级]
高三上学期,9月
[班会目的]
1.懂得要做有意义的事。
2.知道做事需要静心、耐心。
3.体验知行合一。
[班会准备]
1.阅读度阴山的《知行合一王阳明》。
2.网上搜索王阳明的生平事迹。
3.搜索“许三多腹部绕杠333圈”视频。
4.打印一个字的字帖,提前发给学生。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许三多腹部绕杠333圈”。
生:好啊,好啊!(热切地期待)
师:333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个农村娃,他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才使他今天能创造出部队里的纪录,让班长引以为豪,让连长为之动容,让所有人都为他加 油、佩服他的呢?
(学生思考中,同时也很期待)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个话题——怎样才算干好。
第一环节,坚持做有意义的事
师:(幻灯片呈现)许三多这个从小就生活在胆小懦弱、逆来顺受之中的农村娃,这个“新兵连最早现形的骡子”,从走进军营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喃喃念叨着:“我错了,我又错了,我可笨了,我学东西可慢了。”
我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比许三多差呢?
生:没有啊。
师:(幻灯片呈现)他是一个连杀猪都不敢看的“胆小鬼”。这样一个被人欺负时能逃就逃,逃不掉就抱头倒地挨揍的“瘪犊子”,为了不再让父亲鄙夷地叫自己“龟儿子”,他才走出农村,开始了一场和命运的战斗。
他开始向命运宣战,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你呢?迈出这一步了吗?
(学生惭愧地低下头)
师:(幻灯片呈现)他咬着牙做了333个腹部绕杠,是坚持;独守营房半年,让仅有一个兵的连队成为全团卫生标兵,是坚持;自己修成了一条几代老兵都没能修成的路,是坚持。他不会顾及任何“潜规则”,不会因为别人的脸色不好看而放弃自己的看法,不会因身边环境的好坏而“随大流”,尽管连队只剩下他一个兵,他照样一丝不苟地坚持出早操,坚持在饭前吼出响彻云霄的歌声。
师: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同时也把连长感动得和自己一起唱歌。我们的坚守在哪里?我们感动过谁吗?
(学生的头更低了,像是在思考)
师:(幻灯片呈现)连最初对他反感透顶的连长也肃然起敬:“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对待每个任务都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许三多靠信念和坚持,一次一次战胜了自己,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士兵。坚持使许三多积聚起力量,有了军人的血性,被激怒后敢在训练场上嗷嗷叫着和老兵伍六一“血拼”到底。他脑子里只有“一根筋”——坚持做有意义的事。
坚持做有意义的事,这是现在我们所有人缺少的精神品质。
(幻灯片呈现)正是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宗旨成就了许三多,也是他最令我们感动的地方。这句话是对军人情感特质最经典的提炼。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友情、战友情。不放弃什么?不放弃信念、理想、原则。许三多没有辜负马班长、史班长给予他的关怀,没有辜负团长和队长对他的赏识,没有抛弃他的战友,没有抛弃他的家庭,也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属于中国当代军人的情感和节操。
请同学们自省:在我们这个特殊的高三时期,我们抛弃了什么?我们放弃了什么?
(给学生留两分钟时间思考)
师:许三多是怎么当好一个兵的?
生(齐声喊):坚持做有意义的事。
师:是的,我们想干好一件事,就得坚持做有意义的事。
第二环节,修心、静心
师:练字不光对高考有意义,对提升我们的气质也很有意义,因为练字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心、静心的过程。
请大家把发的字帖拿出来,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个过程。
我们拿到的是个“永”字,先请大家观察这个字的结构和笔锋,先不要动笔,每个人观察两分钟。
(学生静静地审视中)
师:现在开始自己动手去写,不要看字帖,慢慢地写,写的每个字都尽量跟字帖一样。
(学生认真地写着)
师:现在大家将写好的字与字帖比较,像吗?
生:不是特别像,好丑啊。
师:因为我们还没有像大师一样娴熟地运笔,所以我们的字体结构和运笔都会
让人感觉生硬。不要紧,我们再观察自己写的字与字帖的区别,越细微越好。
(学生静心观察)
师:现在再动笔写10个字,要求尽量跟字帖一样。
(学生又认真地写)
师:再与字帖比较一下,感觉如何?
生:有点像了。
师:那么写10个比较一下,再写10个再比较一下,开始。
(3分钟之后,有学生停笔了,因为越写越不像,厌烦了)
师:咱们是不是越写越枯燥啊,感觉自己越来越不想写了?
生:是的。(全部都停下笔)
师:其实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心理上的瓶颈,心理上对简单的事情的一种排斥感,做得越多越觉得没意思,但恰恰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静下心来,重新调整自己的情绪坚持下去,我们的字就快要练成了。
师:请同学们不要去想能不能写下去,把你的关注点放到自己写的字与字帖的对比上,让自己的字写得比字帖还好看。请同学们试试。
(学生又安静下来写,不断地纠正,坚持了4分钟)
师:现在再看看你写的字,可能感觉我们写的字越来越不像“永”字,但是你写的字就跟字帖已经很像了,并且能很随意地写得跟字帖很像。
师:咱们今后再脱离字帖,观察分析自己写的字,多观察一些细微的缺陷,然后改正过来,这样我们也可以成为大师。
刚才我们体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因为我们做任何事,如果心不静,就会浮躁,就会应付,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许多的事让我们产生浮躁的情绪,请大家记住刚才的心理变化过程,迁移过去,你就会越来越沉稳,就能干好任何事。
第三环节,龙场悟道,知行合一
师:说到修心,我们必须提一个人,就是心学大师王阳明。他的龙场悟道、知行合一我们都知道。
生:对,历史课上学过。
师:那么龙场悟道的过程大家清楚吗?
生:不清楚。
师:话说王阳明被廷杖40大板之后,被发配到龙场……(内容略,网络可查)
这是他官场失意,整个人生跌入低谷,我们有没有这种时期?比如某次考试成绩不如意;某次与好朋友吵架,好像失去了全世界;某次与父母发生争执,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你、体谅你。
生:有过。
师:“生命的体验”是他修心的过程,独立思考是他悟道的法宝,我们的修心过程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法宝?
生:提高自己的专注度。
师:(幻灯片呈现)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不是纯粹的理论,他也不是一个理论家。“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如果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会自然而然付诸行动;如果没有付诸行动,那就是我们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道理,没有真正“知”。
其实同学们做题做错,很容易把它归结为马虎,其实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这个知识点,如果我们学会了、学透了,就不会做错。
如果我们知道浮躁影响情绪,我们就会努力去调整,如果我们没有任何作为,说明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是知行合一的精髓,知道的事是一定要去做的。
师:判断得对不对、好不好,我们的标准是什么?王阳明是怎么理解的?
生:良知。
师:对,就是良知。
(幻灯片呈现)故事:王阳明脱衣审案……(内容略,网络可查)
王阳明悟出的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希望我们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班会小结: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选择,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彷徨,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怎样才能让自己积极阳光地成长?我们只需要做到:坚持做有意义的事,体验修心、静心的过程,知行合一就可以了。
[班会延伸]
1.结合最近的状态,写一篇周记。
2.坚持练字,坚持修心。
[班会总结]
本节课是一节教学生修心的课,所以学生参与回答的显性活动较少,但是学生时刻跟着老师的节奏在思考,在做。通过许三多的事迹让学生体验感知如何从草根变成真正的“兵”,通过练字活动体验修心、静心的过程以及瓶颈期如何突破,通过王阳明的事迹帮助学生了解做事时需要良知,需要知行合一。整节班会课也是一个悟道的过程,中间充满了学生的心理体验,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