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学考”有约 丨学业水平测试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侯小锋
[班会背景]
2015年11月24日,期中考试结束,成绩公布,年级召开了期中表彰大会暨学业水平测试(会考)动员大会。为了引起大家重视,年级领导和发言老师对学业水平测试从重要性、组织严密程度、违纪后果逐一进行了强调。会后,学生普遍感觉压力山大,或多或少存在焦虑感。据调查,这些都来源于学生对学业水平考试的了解很少,误区太多(未知加重了焦虑)。因此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全面阐述学业水平考试,澄清误解,对缓解学生精神压力,形成有针对性的备考思路和策略很有必要。
[适用年级]
高二上学期,12月。
[班会目的]
1.使学生对学业水平测试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缓解精神压力。
2.形成针对性强的复习策略。
[班会准备]
1 .上网查询了会考、学业水平测试的区别以及背景。
2.学业水平测试作用。
3.2016年1月9—11日考试安排。
4.国家相关法律完善后,对于考试舞弊的规定。
5.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划分依据,以及转化后的具体人数。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上周年级召开了学业水平测试(即会考)动员大会,年级领导和发言老师对这次国家级考试进行了强调,估计本周开始冲刺,年级将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微 调,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
第一环节,了解两考
生1:下个月就要考试了,10门课啊!啥也不会,怎么复习啊?(故意拍拍自己一摞学业水平测试的书)
生2:从现在开始不吃不喝不睡不玩也弄不完啊!
生3:尤其政治、历史、地理,我一看就头大。
(没想到上课第一个问题就把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看着学生们牢骚发得差不多了,我拍拍手,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
师:从刚才的发言中我发现大家对这次考试有误解,误解增加了焦虑和压力,才让你们有了这么多牢骚。请问,我们要面对的这次国家级考试到底叫什么?
生4:会考?
生5:学业水平考试?
(看来学生们确实不知道,在不断做着试探,看我的表情)
师:看来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会考的兴起说起。
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推岀了一项普通高中考试的重大改革——毕业会考制度。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制度,是因为当时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现象:许多学校为追求高考升学率,改变教学计划,增减课时,高考不考的科目和内容不教也不学,造成文不学理、理不学文的严重偏科现象。理、化、生实验课不按教学大纲开课或根本不做实验,劳动技术课形同虚设。每年大量考不上大学的考生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走上了社会,这些学生基础差、知识结构残缺、心理不健全、缺乏适应社会基本能力。面对这样的事实,国家教委认为普通高中必须进行总体改革,要从转变教育 观念开始,提出“要建立一套能够体现教育方针、科学地考核高中毕业生资格的办法”。于是,高中会考制度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出了。
(学生们若有所思,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师:大家想一下,若是没有会考制度,大家最喜欢的信息课、通用技术课、音乐课、心理健康课,理科的政治、历史、地理……会不会开,有没有课时保证?
生6:不开,不开多好啊!(没想到学生又绕这里去了,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师:呵呵,这位同学说得没错,看来,政、史、地考试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压力和烦恼,可是大家只想到了不开的好处,有没有想过不开的坏处?
生7:信息课也不开了,心理健康课也不开了,玩不成了。
师:再仔细想想,还有哪些弊端?
生8:会导致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
师:是的,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其实人的知识结构没有文理之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有文理之分,理科生越是到最后制约他(她)发展的就可能是文科,文科生越是到最后制约他(她)发展的就可能是理科。
生9:看来,会考制度是对我们负责任的考试制度,可是它和学业水平测试有什么关系昵?
师: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接下来我就回答这个问题。
从2008年开始,随着一些省份相继开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运而生,自此,推行十几年的“高中会考”制度正式告别历史舞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被赋予不同的解释和定位。有人称其为“高中会考”的“升级版”,有人将其比作美国SAT考试的中国版,还有人因其“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的功能定位而称其为“小高考”。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这节班会主题应是:学业水平测试有约。
生10:这有什么区别呢?换个概念而已。
师: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重在考核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第二环节,学考作用
师:刚才我们从会考、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考试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的指导价值和意义。下面我们再来讨论另外一个问 题:学业水平测试的作用。
(大家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生11: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我们可以顺利地拿到高中毕业证,它是出国、参军的重要证件。
生12:如果我一定要考大学,但是又不出国,是不是可以不参加学业水平测试?
师:原则是这样的,可是学业水平测试都拿不下来的人,怎么有信心面对难度更大的高考?请大家再想想学业水平测试的作用。
生13:它像会考一样监督和指导学校老老实实为我们开足课程,并且有质量保证。
(教室里面一片掌声)
生14:它可以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完整。
师:是啊,现在高考制度虽然很公平,但也有一些弊端。国家打算今后把学业水平测试的信息提供给高校,这样有利于更加科学、自主选拔人才,所以这也算一 个尝试的方向。
第三环节,诚信考试
师:尽管从制度设计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会考”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在部分省份的实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同“会考”所面临的相仿的尴尬。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对现行学业水平考试的认同度不高,有师生认为“高中只需要高考,学考应当取消”。考试压力也使得部分师生对学业水平考试产生反感和排斥,一些人指责学业水平考试“劳民伤财”,把其看作一种额外的负 担。
看来,我们同学之前的发言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言人。
另外,在“对学业水平考试进一步改革的意向”的调查中,近半数的师生对“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改革诉求最强烈。个别地方对考试监管不严,使得考试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舞弊现象,影响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威性、公平性,很多师生对此意见很大。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
生15:就是,现在考试作弊太猖狂了,成绩里面的水分太多了。
师:你能说一下现在同学们考试作弊的方式吗?(学生们笑了,自己挖的坑自己填)
生15:用通信工具……传纸条……偷试卷……打手势……和学习好的交换试卷……和场外联系……
(他每说一条,学生们都会心大笑。看来,关于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学生们公开的秘密)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坦诚,这些情况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本次考试,教育行政部门展示了严厉打击舞弊行为,还考试公平、公正的决心,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全面向高考规格看齐。比如报名时采集照片、指纹、身份证。
生16:快要嗅出高考的味道了,可以提前体验一下高考氛围啊!
师:是的,有助于大家预热高考!
第四环节,复习策略
师: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有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考试环境相对公平、公正,现在距离考试仅有1个月,大家请看考试具体时间!
(大屏幕上打出考试具体安排,学生们第一时间动笔开始记录)
师:大家不用记录,到考试前会给同学们发准考证,所有考试具体信息都有。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复习如何开展。
生17:这么短时间怎么复习,10门课啊!
生齐声:是啊,是啊!肯定要挂科了……
师:学业水平开始属于检测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和中招、高考的淘汰选拔性考试不一样。大家无须太过紧张。它的考试结果一般不以成绩的形式显示,而是以等级形式显示,比如A、B, C、D。其中A、B、C为优秀、良好、及格,D为不及格,需要补考。教育厅规定D所占比例为5%,其余各占30%左右。
生18:是不是意味着按考试成绩排队,依次按照分数划定等级,最低的5%为不及格。
师:完全正确。以我们班级65人为例,请大家计算获得D级有几个人。
生19:3人左右。
(很多同学长出一口气)
师:如果我们复习认真,可能这3人的名额也会留给其他班级或者学校,但是对于志在考重点大学的同学,或者想参加将来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的同学就不是这么低的要求了,务必全力争取每科均为A。
师:下面请同学们具体谈一下自己的复习计划。
生20:对于我而言,每科成绩都不是很出色,我也不想参加自主招生,我只希望考试全部通过就行了,A、B、C都行!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要多花 时间背诵。
生21:听学长说,考试题目不是很难,时间这么紧张,我想抓住课堂时间认真听讲比在课下挤时间效果要更好!
生22:看来我得掉层皮了,理化生,看不懂,政史地不想背,现在头大,不知道怎么着手了
师:通过之前我们对学业水平考试的了解和分析,这次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普通高中学生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就在我们的这本小册子上(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与标准),如果你能利用好有限的时间仔细做上面的题目和例题,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需要对复习策略进行梳理总结了:
1 .成绩在后五名的同学要引起足够重视,也是班级高度关注的对象。
2.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以课堂为主,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与标准为抓手。
3.其他学科不需要专门复习。
班会小结:
师:这是一场必须面对的考试,这是一场看起来来势汹汹的考试,可是仔细分析它又是一场难度不大的考试,它更是一场只要我们认真复习就能战胜的考试,因此无须紧张,无须恐惧,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一切水到渠成,祝大家成功。
[班会延伸]
继续指导学生的备考策略,让学生制定备考计划。
[班会总结]
突如其来的学业水平考试动员,使学生倍感压力山大,茫然无措。本节班会从学考的起源、演变说起,让学生体会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良苦用心和不易。班会中一步步分析、引导,逐渐形成针对性很强、有条不紊的复习思路。对化解学生的焦虑,稳定学生情绪,掀起期末学习高潮有着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