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主题 >  家校联盟 > 内容页

【家校】改变孩子慢习惯

2022-09-22 09:50:14家校联盟访问手机版232
 案 情 描 述:
  晚上九点,妈妈从外面回来,看见读四年级的儿子军军(化名)还在一边做作业一边玩。妈妈看了下他今晚的作业,一点也不多,可他做了两个钟头了才写了生字,还有好几项没有做。看到这,妈妈非常生气,大声责备:“天天都叫你快点,你就是不听,一点点作业都要做那么久,以后读初中怎么办?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的,一点都不像个男孩子.”军军听了,满脸的不屑,反驳道:“我七点就开始做了,做不来啊,你又不教我,现在有骂我,真讨厌!”妈妈听了又气又急,只好坐在军军旁边,不断“快点、快点”地催促他做作业。
  像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妈妈每天火急火了地催促,可军军一点都没有改变,还是慢吞吞。
  背 景 调 查:
  军军,11岁,单亲家庭,父母在他四岁时离异,父母由于工作的原因,较少带孩子,0——6周岁都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上小学后,经常呆在妈妈身边,较少接触爸爸。经济条件较好,自小爷爷奶奶极其宠爱,认为他还小,从来不让他自己动手做任何事情,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校很听老师的话,能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做作业的速度较慢,比较胆小,不自信,在学校遇到难题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成绩中上。在家也能主动做作业,但速度非常慢。生活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人帮着做,因为大人觉得他做事情实在太慢。上小学后,妈妈也试着让他自己做些自己的事情,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反对,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自然会做了,妈妈也无技可施。学习上都是妈妈管着,看到孩子磨蹭,妈妈总是不断地催促:“快点、快点”,上了四年级后,磨蹭的坏习惯更糟糕了。
  孩子磨蹭的原因分析:
  1、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孩子天生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3、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做作业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4、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
  如: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动作不熟练,手腕量力不够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孩子的手腕力量太小,多写字就会觉得手酸,就要停下来休息,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小学低年级。
  6、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7、父母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8、家长包办,孩子条理行差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让孩子自己考虑和承担一些事情,孩子就不会独立起来,条理性就会很差。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学习上遇到一点点难题就停滞不前了,等着别人来教,别人教就好象是别人做作业了,自己就可以玩了
  9、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10、遇到难题
  有的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做,有没有人教,所以就发呆、做小动作,而家长却认为是磨蹭。
  分析军军的实际情况,主要是由于缺少时间观念、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自信、生活中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的自理能力、条理能力差、遇到难题不能很好地思考这几点造成的。要在军军的生活和学习中改变孩子的慢习惯。
  给孩子开出的菜单:
  1、制定一天学习生活计划,包括起床、吃饭、上学、运动、学习、看书、休息等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各项事情。
  2、做作业之前准备好当天要做的所有作业及要用的文具,做完所有的作业以后再把所有的作业一次性放进书包。
  3、做作业之前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开始做作业后就当做是考试不翻书,不看辅导材料,认真完成作业。
  4、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认真读题目三遍,然后想一想,实在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等全部做完作业后再请教妈妈。
  5、做作业之前小便、喝开水,开始做作业后一定要坚持30分钟不走动,认真做作业。
  6、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最简单的做完作业收拾好学习用品,清理桌子上的杂物,早上起床叠被子、周末洗袜子、洗红领巾开始。
  给父母开出的菜单:
  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只有家长改变了,孩子才能真正变好,让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给家长开出了非常详细的菜单。
  针对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的菜单:
  1、善用小闹钟。每次做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估计今天要完成作业的时间,然后提前10分钟响,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体验到了成功,培养孩子自信心,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的任务,学习更加自觉。
  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爱到老师的批评,而军军非常听老师的话。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
  5、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看着钟面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1)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记下每次能做多少题,并进行对比。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得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
  孩子对学习兴趣不大、缺乏自信的菜单:
  1、对于孩子不懂的题目,父母给孩子讲解。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哪里没弄懂,然后给孩子补上这部分不懂的知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快让孩子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否则学习上就会掉队!
  2、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奖励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比如去吃一顿肯德鸡。也可以跟孩子玩一玩减法,每提早一分钟,就得一个“★”,得够二十个“★”,就满足孩子的一个小愿望。。
  3、减少催促,多表扬、鼓励。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在旁内看书或者是做自己的事情,不要随意打扰孩子做作业。对于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给予表扬。
  针对父母得包办使孩子条理性差,独立性差开出得菜单:
  其实孩子磨蹭的坏习惯主要是从生活中来的,要想真正改变孩子的磨蹭,就必须从生活小事中培养。
  1、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会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而应该是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日常生活、学习时间表  ,孩子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就应该及时表扬。如:早上7点听到闹钟铃响,必须自己起来,15分钟时间穿衣、洗脸、刷牙。7点15分准时早读,读20分钟。经常督促,孩子的时间感就变强了。
  2、培养孩子做事情要有秩序。
  第一、大人在家里的秩序感一定要强,大人做事情也要很有秩序,第二、允许孩子把事情做完,第三,吃饭的时候坚决不能看电视,长时间看电视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孩子的阅读,由于电视的颜色或情节等对儿童青少年正在发育中的神经系统造成过度的刺激,让孩子很急躁,对文字就很没兴趣,静不下心来阅读。第四,提前告知,比如说孩子出门前,提前10分钟告诉小朋友,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做一个计划,5分钟和2分钟的时候再告知他一下,给他时间,这个非常重要。3、利用有趣的游戏、增加体育锻炼。
  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和孩子比赛拣黄豆。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掺些黄豆,妈妈和孩子比赛谁拣得快而准,数到50时,双方停止。扣扣子啊,系鞋带。摘豆角等,经常做这类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做事时神经的充分兴奋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培养做事高效的习惯。还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机会首先让孩子身体健壮起来,再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提高做事速度。
  3、少催促,多表扬。
  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孩子快的时候,孩子一旦速度快了,马上表扬。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多了!”“今天吃饭速度真快!”“今天作业速度比昨天快了5分钟”。“今天收拾书包比昨天快多了。……”多找孩子快的时候表扬,给他自信,让他觉得他是能做好得。绝对不能不断地急促地催促。
  4、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给孩子起个表率作用,你那样做了,她们自然也就有样学样。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时一日可以蹴就,而是需要一定的时段的,千万别操之过急。
  指 导 效 果:
  根据所开出的针对孩子和父母的菜单,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孩子的妈妈的转变较大,以表扬鼓励为主,减少了催促。孩子也比较乐意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各项事情。但由于孩子的慢习惯由来已久,所以孩子的转变相对妈妈来讲没有那么大,虽然他也能愿意按照约定的事情去做,但经常做不完。这个时候妈妈的肯定和表扬让孩子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
  指 导 师 体会: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当孩子出现磨蹭、懒散等问题行为时,首先反省的应该是家长,家长应该明确,孩子的成长谁也无法替代,只有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思考和承担,孩子才会独立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如果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被家长代替了,孩子没有了锻炼的机会,没有锻炼自然就不会。当然,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肯定需要家长的陪伴、理解、尊重,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孩子有了微小进步的时候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孩子慢的时候,装做看不见,故意淡化它,要让孩子不断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以前快了。多采用过程取向表扬,尽量不用个人取向表扬。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来源:中华家庭教育网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