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的方向和内容梳理
▲理想信念教育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积极引导高中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他们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战略。例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或思政教师详细解读相关理论,让学生理解其核心要义。
2、历史教育的深化:强化历史教育,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让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使其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与信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融入教育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高中教育的整个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校的管理服务环节,都要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巧妙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如语文教学中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传递爱国、诚信等价值观。
2、多方面主题教育开展: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举办 “我爱我的祖国” 演讲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如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组织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团结;强化法治教育,邀请法律专家到校举办法律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加强诚信教育,在校园内开展诚信考试签名等活动,营造诚信氛围;推进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礼仪课程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教育内容的丰富: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通过讲述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进行社会关爱教育,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孤寡老人,传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强化人格修养教育,学习古代圣贤的修身之道,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2、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论语》研读、中国传统艺术鉴赏等,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生态文明教育
1、习惯养成教育: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张贴相关宣传标语,设置节约标兵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在校园内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2、理念与生活方式引导:倡导绿色消费,通过举办绿色消费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环保、可持续的消费产品。通过这些教育,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
1、全面的教育内容:涵盖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例如,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珍贵,尊重和珍惜生命。
2、能力培养与品质塑造:着重培养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拓展活动,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法治教育
1、知识普及:系统地向高中生普及宪法、民法、刑法等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法治课程,由专业法律教师进行讲解,运用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2、意识与行为培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组织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教育
1、劳动观念树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通过主题班会、劳动模范事迹宣讲等活动,向学生传达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劳动实践课程,如手工制作、种植养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工厂参观与实践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劳动,增强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爱国主义教育
1、深入学习国家历史与文化: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开展 “我眼中的祖国” 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爱国情感与行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升旗仪式、国庆庆祝活动等,让学生在庄严的仪式中感受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培养学生的爱国行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讲解工作,向他人传播爱国精神。
▲集体主义教育
1、团队活动开展: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如班级拔河比赛、小组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集体的力量和价值。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实现集体目标共同努力。
2、集体荣誉感培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评选优秀班级、优秀小组等活动,让学生以所在集体为荣,为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当集体取得成绩时,共同分享喜悦;当集体面临困难时,共同承担责任,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
▲生涯规划教育
1、自我探索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优势等。通过职业测评、兴趣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和兴趣方向。
2、职业认知与规划指导:加强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到校举办职业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科研机构等,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