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德育、成就大材宝明德育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系列专题 >  心态调节主题 > 内容页

【心理】张渝鸿:考前噩梦并不可怕

2022-03-03 19:03:45心态调节主题访问手机版122
来咨询的学生叫赵路,还有2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可是他最近总是睡眠不好,常常从噩梦中惊醒。晚上休息不好,白天自然没精打采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眼看高考在即,心理着实很着急。而且总想那梦里的含义,感觉可能在预示高考没戏,甚至想放弃今年的高考。妈妈爸爸看着被失眠和噩梦折磨的痛苦不堪的儿子,也越发的担心起来。孩子原本进入高三以来,一改以前散漫的状态,上课特别认真听讲,课余时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在家教的帮助下补课。除了平时上课,周末几乎都在学习,但是在不久前的“一模”考试中却惨遭滑铁卢!以前没这么用功,成绩都比现在好,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努力了,反倒下来的这么惨!一个多星期以来,路路常常莫名的头疼,感觉特别累,根本无法看进去书。可是躺下又满脑子都是问题,胡思乱想不容易睡着。估计自己可能是患上了传说中的考前焦虑,也试用过深呼吸调整,“数羊”甚至闻洋葱瓶等方法帮助睡眠。可是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着了,却又常常做各种各样的噩梦,常常从梦中惊醒。真的很痛苦!

    失眠和噩梦是焦虑的重要表现之一,很多面临学业压力的学生都出现过这典型类症状。长期睡眠质量的下降,势必影响人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睡眠的缺失更会加剧心理焦虑和情绪的失衡,下面我们就梦与睡眠的一些知识和大家一起谈谈。

首先,我们要明确人做梦是正常的生理心理表现。

人类对做梦的较为严谨的科学研究始于17世纪。1886年,梦学专家罗伯特认为,人在一天的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无数的信息,必须经过做梦把这些信息释放一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做梦是为了忘记”的理论。之后不久,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学解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不停地产生着愿望和欲望,这些愿望和欲望在梦中通过各种伪装和变形表现和释放出来,这样才不会闯入人的意识,把人弄醒,也就是说梦能够帮助人排除意识体系无法接受的那些愿望和欲望,是保护睡眠的卫士。本世纪初一直流行到60年代,后来世界上对梦的研究慢慢地离开心理学领域,进入生物学实验室,做梦从此被视为是一种生物现象。科学研究人员采用X线断层摄像仪测试发现,大脑在有梦睡眠阶段的图像接近于清醒时的图像。有趣的是,研究人员用仪器进行测试发现,做梦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鸟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也都会做梦。

其次,梦境从某种程度能反映出做梦者的心理状态,并不是什么预示或者先兆。

法国里昂梦学实验室的神经生物学家米歇尔·儒韦是梦学研究的国际知名专家,儒韦1959年把有梦定义为“反常睡眠”。他通过脑电图测试发现,人每隔90分钟就有5~20分钟的有梦睡眠,仪器屏幕上反映的信号不同,显示了人在睡眠中大脑活动的变化。如果在脑电图的电波上显示无梦睡眠时把接受测试的人唤醒,他会说没有任何梦境;假如在显示有梦睡眠时唤醒他,他会记得刚刚做的梦。

以一个典型的夜晚睡眠为例,一夜内大约有1-2小时的时间是在梦中,总共要做4-6个梦。当然梦的内容也不会相同,虽然梦千变万化,但是有些主题却是很常见的。例如路路梦中的情景,从情绪上看,这种梦是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的表现。几乎每一个人都做过类似的梦,如被一只狗、或一群狼、怪兽、或者坏人追赶等等。它表现的是做梦者在当时的生活中正面临着某种危险,他对此危险很恐惧,极力希望逃避、摆脱这种危险,希望得到帮助。选择逃跑可能是我们的动物祖先遇到危险时的第一反应。猴子见了凶猛的野兽时,不像蛇可以躲到洞穴里,也不像刺猬可以缩成一团,更不像乌龟有壳可以往里一缩得到保护。猴子的最佳选择就是逃跑。 所以,因恐惧而逃避是人本性中最深处的本能。对于路路而言,来自高考的压力和考试失败的恐惧,使得他陷入深深的焦虑与困扰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无力面对,而梦中的他想选者离开,但是实现中我们不乏选择回避。我们应该从改变自己对高考的认知,进而减轻内心的压力,消除恐惧感,彻底赶走噩梦。

最后,我们要正确看待梦的出现。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进展,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千百年笼罩在梦境中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有梦的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结论之一。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千万不要因为多梦而误认为会影响睡眠质量,从而更进一步加剧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 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在梦中是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能有很大潜力,一般情况下只用了不到1/4,另外的3/4潜藏在无意识之中,而做梦便是一种典型的无意识活动,通过做梦能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最后存入记亿的仓库中,使知识成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可帮助你进行创造性思维,许多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丰硕成果,不少亦得益于梦的启迪。   

 

有人对英国剑桥大学卓有成就的学者进行调查,结果有70%的学者认为他们的成果曾在梦中得到过启发。瑞士日内瓦大学对60名数学家也做过类似调查,有51人承认许多疑难问题曾在梦中得到解答。让我们放松心情,发挥我们的潜能,梦想成真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