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问题从来都听之任之,不找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询问解决方法;
如果你的假期作业、周末作业甚至平时的作业都只是在上交的最后关头以最快的速度借鉴同桌或是前排同学的“标准答案”;
如果你每做一道数学、物理的选择题都要翻到“答案”核对是否正确,然后顺便就瞟到下一题的答案;
如果你只是在周考试卷、月考试卷甚至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以后,看到那些愤怒的红叉、那个刺眼的分数,再听到那个令你再次失望的排名时,才哭丧着一张脸去找老师分析......
——你凭什么要求“得到重视”?平时的任何一次作业你向老师呈现的都是一个虚假的、好看的自己,平时任何一个可以让你找到老师让他帮你分析的问题你都觉得不是问题,那么结果就是:老师觉得那个“平时的你”已经足够“优秀”,不再需要多花时间来“重视”。
如果你的班主任没有在你刻苦地、努力地、艰难地拿到了一个很乐观的成绩后,只对你说一句“其实我一直都不看好你”;
如果你的班主任没有在你考试之前,把你家长找来劝你回家自己复习;
如果你的科任老师没有跟你举他以前学生的例子,告诉你说他遇到过3个和你有一样性格的孩子最后他们3个无一例外高考失利;
如果你还能在你的作业或者卷子上看到一个勾、一个“加油”、一个“很好”.....
——那么,不要说你“得不到鼓励”。你不能奢望老师对你说出“你一定可以上211”“你一定可以考上本一”这样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确定的话,你不能奢望老师在每一次经过你的课桌前时都对你说“嗯,不错,继续努力”。
你的自信不是他人的一句鼓励帮你建立起来的,你如果足够倔强,你如果还相信自己,那你为什么不把老师对你的打击当作是对你的激励?那你为什么不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向上升的成绩证明给老师看,你是可以上一本、上一个211的?你真的那么需要重视和鼓励么?还是这些都只是包裹你那想要放弃的念头的华丽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