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说吃“亏”是福,什么样的“亏”是福,你在学艺,你偷懒,当时你确实安逸了,等需要你展示本领的时候就傻眼了。成长中的“亏”很多时候就是多付出点劳动,自然相当于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亏”多数还没有上升到“财散人聚”的境界,甚至连放长线钓大鱼的狡黠都算不上。
顺便讲了三个身边的真实故事,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我的高中室友,现任某县局农业局副局长,他说这个副局长是捡来的,我知道他自小是孤儿,靠亲戚扶助读了高中,我们那时上大学几乎是不用家里花钱的。这个没有任何后台支撑的同学,大学毕业后潜心研究农村畜牧养殖,接二连三的出了不少成果,这在县级区域是很不容易的,他本人算不上能说会道,交际能力很一般,但还是被县长发现并被提拔。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97年高中毕业的学生,现任某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他之所以能在三十岁获得现在的位置,是因为几年前接受了公司外派的一项苦差,几年下来他独当一面为公司赢得了比较可观的利润,当初这个差事是因为没人愿意干才落到他头上的,几个当初拒绝外派的伙计对董事会的决定感到意外和不平衡,可是谁让他们都太精明,不愿意吃亏呢?第三个故事主人公是内侄,在一所大学读工科,工科有一项实习做锤子和焊板凳,不少同学嫌麻烦就请他代劳,于是他有机会把别人的材料都练了手艺,这些材料费算起来也很可观呢,可以预见等到了工作岗位,他已经练熟了,那些偷懒的肯定傻眼。
大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傍大牛”,团队学习项目中找牛人合作能省好多事还有好成绩,我就觉得这个临时便宜不能随便沾,没有真刀真枪的经历,没练就真本事,有什么值得庆幸呢?
套用一句电影台词:出来混是要还的。
选自 石家庄二中 李银老师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