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郭齐家论传统教育:“三观”奠定中国特色
来源:中国文化院编者按: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遭遇来自西方的文明冲击,从“天朝上国”式的自信甚至自负,堕入相当长的迷茫、质疑、惶惑、甚至自卑,转型之路崎...
2022-06-01 21:47:04 -
【名家】颜炳罡:激活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来源:大众日报编者按:在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代追寻中,有意无意间,我们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了古老的传统。而当迅疾前行的脚步遭遇险阻,当心灵因过快的时代律动而...
2022-06-01 21:36:39 -
【名家】颜炳罡: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是关注人的文化 体验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尤其切题,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体验。体验是生活的示范,也是走向生活的开始。传统文化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呢?我...
2022-06-01 21:35:33 -
【名家】颜炳罡:道不离人伦日用
来源:大众日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薪火相传,代代相守,前提是可传、能传,可守、能守。何谓可传、可守?关键是其能否落实为“人伦日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6-01 21:34:12 -
【名家】颜炳罡:中华文化传承,人人尽可为“薪火”
来源:大众日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薪火相传,代代相守,前提是可传、能传,可守、能守。 何谓可传、可守?关键是其能否落实为“人伦日用”。 中华优秀传统...
2022-06-01 21:33:14 -
【名家】郭沂:《易传》成书与性质若干观点平议
《易传》的成书与性质,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唐代以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易传》作于孔子;自宋人欧阳修以来,人们多认为《易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以后...
2022-06-01 21:24:50 -
【名家】郭沂:五经七典——儒家核心经典系统之重构
引 言 建构当代新儒学,关系到未来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关系到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能否一如既往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是当今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的头等大...
2022-06-01 21:22:21 -
【名家】蔡方鹿:儒学精神与现代社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万本根 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长 蔡方鹿 儒学以孔子为宗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仁义”和“礼乐&rdqu...
2022-06-01 21:14:52 -
【名家】蔡方鹿:二程、朱熹对中国儒学的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总第24期)——自中国孔子网北宋时理学兴起,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新儒学者面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和儒学式微的局面,以儒家伦...
2022-06-01 21:13:06 -
【名家】景海峰:中国文化形象的世纪性转折
一个人有自己的形象,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的形象,一种文化同样也有自己的形象。 从时间上看,有过去的形象,有现在的形象,也有未来的形象。过去的形象或灿烂辉煌,或屈...
2022-06-01 21:04:10 -
【名家】杨朝明:儒学是关于爱与敬的学问
来源:儒行杨朝明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有一句话让我们过目不忘,印象深刻,那就是:“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2022-06-01 20:57:07 -
【名家】杨朝明:立爱自亲始
编者按:本文是杨朝明教授主持的专栏《孔子的叮咛》系列文章之一,本系列陆续发表于《山东画报》。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常与鲁哀公讨论问题。一日,哀公说:“您对...
2022-06-01 20:51:33 -
【名家】杨朝明:重新认识儒家“中道”哲学
编者按:本文发表于《人民政协报》2013年12月2日版。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正本清源,对“中庸之道”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从“礼”“刑&r...
2022-06-01 18:47:10 -
【名家】杨朝明:重新认识孔子的道德学说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回顾已经走过的一个世纪,都在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种种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学者在追问: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儒家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应该...
2022-06-01 18:46:13 -
【名家】杨朝明:用好传统文化资源 助力文化“两创”先行
来源:光明日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山东具...
2022-06-01 18:41:29